“三八节”歌颂四位中国女性( 二 )


随后 , 又发布一条消息:在疫情期间造谣传谣 , 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 虽未点题财新之报道 , 然发布时间之极巧合 , 不言自明 。财新没有随之辟谣 , 也没有处理采写采访人员 。而是在三天后 , 2月24日下午 , 再次发文《两月来 , 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发生连续死亡》 , 披露了一份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死亡人员名单显示 , 2019年12月23日至2020年2月11日 , 短短50天中 , 共15人死亡 , 此后到2月18日 , 又有4人去世 , 平均几乎每3天死亡一人 。并且 , 更厉害的是 , 把11名死亡病例的姓名、性别、基础疾病、死亡原因和时间 , 全部公布出来 。 有名有姓有年纪有死亡原因和时间!铿锵有力的对“武汉发布”辟谣予以了回击 。“三八节”歌颂四位中国女性
到目前为止 , “武汉发布”并没有对这篇文章作出回应 。流言无处不在 , 真相也能救人!敢于大胆直言 , 敢于揭露真相 。 真相 , 就是真相 。 不会因为某些人或某些机构否认而被蒙蔽 。 这就是财新网当家人胡舒立的胆气与魂魄 。 创业艰难百战多 , 其中的艰难险阻 , 当如河中之鱼 , 冷暖自知 , 也可想而知 。“三八节”歌颂四位中国女性
说完前三个 , 再来说最后一个女人 , 武汉作家方方 。之所以把她放在最后压轴来说 , 是因为 , 在这次疫情中 , 方方如同一个史官 , 每天以日记的形式 , 真实的记录着武汉这悲情的英雄城市横截面 。方方日记 , 秉承史家精神 , 不虚美 , 不隐恶 , 不煽情 , 不偏激 , 不迎合 , 不苟且 , 不盲从 , 不畏惧 , 句句都从肺腑出 , 但又充满着包容、理解和等待 。 最难得的是 , 文章始终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 或是自己的建议 , 或是来自民间的提醒 。今年65岁的方方 , 曾经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 也是我的崇拜偶像 。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是 , 方方、池莉、迟子建、叶兆言、苏童、路遥、林斤澜、王蒙、王朔、王安忆、张抗抗、马原等等这些名字构成了我们那个时代的精神星河 。方方的《万箭穿心》原著我没拜读过 , 但看了改编成的电影 。 剧中情结特别具有冲击力:一个武汉女人李宝莉在下岗后选择做棒棒 , 老公轻生后依然努力的一个人扛下家庭重担 , 抚养儿子照顾老人 , 可好不容易等到儿子高考成年了 , 却迎来了儿子要与她断绝母子关系 。 这一生怎不是万箭穿心?可她 , 却始终不向命运低头 。 电影结尾建建开的那辆破车 , 时不时出点故障 , 但是只要推一推 , 还可以继续 , 就像我们的坎坷人生 , 多难却依然要坚强面对的生活 。2018年方方卸任作协主席 , 但尽管不当官了 , 威慑力还在 , 批评的火力不减 。 她的每一篇日记 , 都能让大家感受到一个作家的良心和文字的力量 。 让人们明白了一个作家的侠肝义胆 , 明白了何为文人的道义 , 何为时代的吹哨者 。疫情期间 , 1月31日 , 方方就郑重告诫湖北一些准备歌德派文人:“我非常想提醒一下我的湖北同行 , 以后你们多半会被要求写颂文颂诗 , 但请你们在下笔时 , 思考几秒......如要谄媚 , 也请守个度 。 我虽然人老了 , 但我批评的气力从来不老 。 ”让一干人等 , 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 。网红教授戴建业如此评价:武汉是我国的文化重镇 , 有那么多的作家教授但却集体沉默 , 不能、不愿、不敢发声 , 面对挥笔上阵、英勇无畏的方方 , 我们这些爷们难道就没有一丝愧意?戴教授的话我认为也对 , 也不全对 。 他们不是不敢 , 而是内心的良知已荡然无存 。 已无所谓敢与不敢 。 他们有的只是拍马逢迎 , 见风使舵 , 见利忘义 , 为自己挣热点夺利益 , 吃人血馒头!当年后蜀十四万大军 , 全体降宋 , 献城投降 , 花蕊夫人感时花溅泪 , 挥笔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 , 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千古绝唱 , 连宋太祖赵匡胤也为之折服 。一个不圆滑 , 不事故 , 以良心为王 , 良知为帅 , 堂堂正正 , 光明磊落 , 刚正不阿 , 只相信道义 , 相信规则 , 崇尚精神独立 , 心灵自由 , 不畏惧野蛮 , 不轻易低下高贵的头颅 , 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倾向的方方跃然纸上 。所幸时代之声从来没有停息过 。 文人的风骨里从来都是由悲悯和大爱来支撑 。 方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着疫情下真实的武汉 。 一句她以前说过的话:“时代的一粒灰 , 落在个人头上 , 都是一座山 。 ”原文还有后半句:“而我们偏偏处在一个尘土飞扬的时代之中 。 ”这才是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悲悯之情 。 此时此刻 , 媒体应该争相转载的 , 才是所有处于水深火热的武汉人应该读到的 。 真话源于悲悯之心 , 敢言皆因有大爱 , 大仁大义之人才要拼命发声 。 这应该是全人类最能感同身受的情感 。 如同“山川异域 , 日月同天”;如同“岂曰无衣 , 与子同裳”的直面现实的让人们感知文字的力量 。多少人在隔离的日子里 , 时光困在白天央视疫情报道 , 晚上方方武汉日记中游走 。 除了宏大叙事的鼓与呼之外 , 人们更看重对生命的尊重 , 更关注事件的真相 , 更喜那种以勇力为笔 , 以悲悯为墨而写出的令人颤栗的真实的文字 , 就像刺青 , 扎在皮上 , 印在心里 。 明白这个世界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 这个社会的侧影不能只有一种角度 , 不能只有"歌德派"的吟唱 , 也要有"离骚派"的书愤 。伤感的是我们太多的人都只是沉默的大多数 , 在时代的树枝间 , 做不到把喉咙叫出血的鸟 , 只是一枚随风摆动的叶子 。 在时代的机遇或遭遇面前 , 在追逐或逃离之外 , 以一种平淡且平安的姿态 , 卑微谨慎地生活 。方方的身上特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硬骨头精神 , 充满崇高的理性和道德力量 , 她为中国知识分子在灾难面前赢得了尊严 。 让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新时代鲁迅的影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