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旅游从业者在线求良方 复工不是简单回“老路”( 二 )


疫情过后:疗愈消费意愿将会提升

相比此前行业的悲观 , 也有更多的人愿意看到未来 。 中国旅游研究院面向旅游供给侧的专项调研表明:受访者中54%认为风险可控能渡过难关 , 24%认为风险因企业能力而异 , 21%则认为风险加大、倒闭企业增多 。 对于未来的发展 , 26%认为疫后会迅速恢复 , 66%认为会延迟1~3个月恢复 。 70%表示疫情结束后即全力开展市场促销 , 全面恢复生产经营 。
戴斌提到 , 疫情总会过去 , 复工不是简单地回到“人山人海吃红利、圏山圈水收门票”的老路上去 。 疫后市场恢复和产业振兴需要更多新兴力量的积极介入 , 科技将成为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
深大智能集团董事长汪早荣认为 , 此次疫情的出现也助推了智能人体体温检测、虚拟景区线上游、实名制分时预约等新技术的应用实践 。
“经此一疫 , 竞争力应当得到有效的提升 , 而不是还在原地打转转 。 ”戴斌认为 , 短期内 , 旅游住宿机构和旅游景区的复工不是为了有大量游客的到访 , 而是为了升级旅游活动的安全保障、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感受 。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容易产生客流聚集的场景 , 针对不同空间尺度、停留时间和消费情境进行科学研判 , 把平时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应急制度和管理流程 , 进行扎实有效的实战演练 。
“此次疫情影响超过非典时期 , 如果没有创新 , 依然传统运转 。 我们这番苦 , 算是白吃了 , 所以需要研究振兴 。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认为 , 2003年非典后 , 创新产生一批网络企业 , 并获得大力发展 。 疫情过后 , 旅游业倘若仍旧常态运转 , 依靠市场起来而自然度过 , 仅仅是复苏 。 只有按照疫后市场新的追求和新的消费方式的变化 , 谋求创新 , 才是希望所在 。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峰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在全球都出现疫情的情况下 , 未来一段时间旅游目的地也会出现结构性变化 。 受航班及相关政策影响 , 境外长途旅行可能会受到一定抑制 , 旅游需求复苏后可能更多倾向于国内短途旅游和东南亚市场 。
对于未来的新趋势 ,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预判 , 疫情过后 , 社会价值将产生新的变化 , 将更注重人本价值 , 尊重个人价值、群体价值 , 社会经济将回归生态发展本质 , 游客的疗愈消费意愿将会提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