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一个不存在的国家派使者来到中国
洪武七年(1374) , 一个叫“必尼西”的外国人来到南京城 , 要求觐见朱元璋 。这位“必尼西”说 , 他来自西方 , 是“西天阿难功德国”的官员 , 官职是“讲主” , 他们国家的国王叫“卜哈鲁” 。 自己此番到南京 , 是奉了国王之命 , 带了本国的一些土特产和“解毒药石” , 来朝贡大明皇帝 。与“必尼西”同来的 , 还有一位“汝奴汪叔” 。 他自称是“和林国”官员 , 官职也是“讲主” 。 此番到南京 , 是奉了“和林国国师”之命 , 给大明皇帝进贡礼物 , 并上交元朝皇帝授予的玉印、玉图书、银印、铜印、金字牌等 。负责接待的明朝官员翻遍了典籍 , 也没能找到关于“西天阿难功德国”的任何记载 。 “和林”是元朝的旧都 , 这一点他们倒是清楚——但“和林”并不是一个国家 , “和林国国师”这样的名号 , 让负责接待的官员们感到相当疑惑 。 再加上“必尼西”称阿难功德国在西方 , 和林“在极北非西番” , 两国使者却又结伴而来 , 负责接待的官员们觉得 , 自己大概率是碰上了骗子 。
图:《明史》中关于“西天阿难功德国”的记载洪武七年的朱元璋 , 正埋头注解《道德经》(在该年底正式宣布完成) , 致力于追求“君师合一” 。 朝贡者的到来 , 无疑是对他这种追求的强力肯定 。 所以 , 负责接待的官员们虽然满心疑惑 , 却没有揭穿“必尼西”和他那子虚乌有的“西天阿难功德国” 。 朝廷收下了他的土特产 , 朱元璋下诏赐给“必尼西”一批远高于其贡品价值的货物 , 包括丝绸、布帛和制好的禅衣 。 同来的“汝奴汪叔” , 还获得了赐宴的礼遇——次年 , 传说中的“和林国国师”带着佛像、舍利和马匹 , 也来到南京 , 离开时带走了一批上好的丝绸和制好的禅衣 。再然后 , 一点影子都没有的西天阿难功德国“不复至” , 再也没在大明朝出现过 。 那个有点现实的影子、与西天阿难功德国一起来的和林国“亦不复至” , 同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以上情节 , 载于《明史.西域传》 , 也见于《明太祖实录》 。 这些官修史书 , 自然不会明言朱元璋被人骗了 。 但撰史者将“不复至”、“亦不复至”这样的字眼留在其中 , 意思其实已经很明白 。 所以 , 明代历史学者沈德符在读到这些资料之后 , 如此写道:“古来不闻有此(西天阿难功德国)夷名 , 且会典朝贡诸夷不载其国 , 并金元诸史皆无之 , 但其时与和林国使同来 , 亦遣讲主朝贡献方物 , 及元所赐金玉铜银等印 。 按和林为元旧都 , 何以改称国 , 必胡僧赚赏 , 并功德国亦伪造美名 , 天朝姑妄听之耳 。 ” (《万历野获编》)意即:和林这个地方是有的 , 但自称“和林国” , 动机就很可疑 。 至于“西天阿难功德国” , 那肯定是一个不存在的国家 , 不但朝廷的文件档案里没有 , 金史元史等历史典籍中也都没有 。 “必尼西”捏造国名 , 假扮使者 , 目的乃是为了赚取我大明朝的赏赐 , 我大明朝则姑妄听之 , 懒得花费气力去拆穿他 。 (也有研究称该国即Annagoondy)
在明清两代的朝贡史上 , “必尼西”的故事并非个案 。 当然 , 更有效的方式是冒充那些真实存在的国家的使节 , 而非自行捏造一个不存在的国家 。 其中尤以朱棣时代为最盛 , 因为朱棣曾下旨对朝贡使团携带的所有货物免税 , 理由是“夷人慕义远来 , 乃欲侵其利 , 所得几何 , 而亏辱大体万万矣”——人家因为仰慕我们不远千里而来 , 我们却征他的税 , 这样做没得到几个钱 , 却大大地失了大体 。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的一份朝廷谕旨 , 有助于管窥这种冒充使节的情况有多严重 。 谕旨是下发给四川的都指挥使司(军队)、按察使司(监察)和布政使司(行政)三大衙门的 , 其中写道:“比来朝贡番僧剌麻 , 其中多有本地俗人及边境逃逸无籍之人诈冒番僧名目投托跟随者 , 尔三司全不审实 , 即便起送 , 以致络绎道途 , 紊烦官府 , 劳费军民 。 继今来者 , 必审其果系本地番僧 , 方可赴京 , 然多亦不许过三五人 , 其假托诈冒者 , 拘留所在 , 奏闻处治 。 所贡方物、马匹 , 贵重上等者照例送来 , 寻常中下者 , 就彼收牧以给边用 。 其回日所带出关食茶 , 人止许二百斤 。 ” (《明英宗实录》卷九十七)大意是:之前那些由你们四川三司衙门送来京城的朝贡者当中 , 有许多人是四川当地民众假冒的 , 或者边境上的无业游民假冒的 , 你们不好好审查他们的身份 , 一概送到京城来 , 弄得沿路官府和军民鸡飞狗跳、费钱费力 。 以后 , 你们必须审查清楚了才准北送 , 要送也只许三五人一批 , 不许搞大队伍 。 他们进贡的东西 , 贵重的才准送到京城来 , 不贵重的当地可直接收了 。 朝贡者回去时 , 每个人只许带两百斤货物 。这道谕旨 , 只能说明冒充朝贡使团的现象非常普遍 , 已到了皇帝不得不进行干预的程度 , 却并不意味着后续的情况会因谕旨而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 1600年(万历时代)前后 , 这种冒充现象 , 已被来华传教士如利玛窦等 , 看得一清二楚 。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观察:“按照中国和西方七八个国家的旧协定 , 每六年允许这些国家有七十二名商人进入中国 。这些商人诡称是向皇帝进贡的使节前来旅行 。……所谓进贡倒是有名无实的 , ……他们受到皇帝的盛待 , 以致平均每人每天至少得到一块金子 , 远远超过他的费用 。正是这个原因 , 商人常常为谋求这些使团中的一个位子而展开激烈竞争 , 并且向有权处理他们的位子的商队队长赠送厚礼 。时候一到 , 所谓的使臣便以据称是派遣他们来的各国国王的名义仿造文书 , 其中满是对中国皇帝的极度奉承 。……中国人知道整个事情是一个骗局 , 但他们不在乎欺骗 。”
推荐阅读
-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萦绕在耳边,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 「尹某某」遭遇查酒驾,男子当民警面喝下半罐啤酒,想要潇洒离开……警方:拘一个月!
- 新民晚报■一个印章牵出36个“同名同姓” 公交车里的万余元现金属于谁
- 「人民网」从无人问津到粉丝百万 一个主播背后的秘密
- 「潇湘晨报」“高级金融白领”带你躺着挣钱?长沙警方捣毁一个电诈窝点
- 尾矿库▲两部门:开展为期一个月尾矿库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治理
- [夏先生]因打错一个数字而痛失30余万大奖,彩民能否要求彩票店主赔偿?
- 『福建卫生报』全省首例!附一翁山耕教授团队劈离式肝移植,让一个肝救两条命!
- 半岛网TB@莱西老汉地头顺走电动车 民警仅用一个多小时追踪到家人赃并获
- 「杭州网」风雨书店:每本书都在这里 等待下一个落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