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清华教授实验室战“疫”记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采访人员 孙琪)疫情来袭 , 与医务人员在前方治病救人的忙碌不同 , 清华大学的两间实验室看上去虽然安静 , 但这里也正上演着与时间赛跑的战争 。 采访人员初次采访时 , 正是春节期间 , 实验室里的设备和试剂略有短缺 , 让正在研究新冠病毒疫苗的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十分着急 。
即便如此 , 张林琦与另一名专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新泉还是带着团队坚持研究 。 解析结构、总结数据、寻找可能有效的小分子药物……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 , 实验室从没闲着 。
作为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 张林琦从事传染病病毒研究30余年 , 曾经主导或参与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中东呼吸道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新发突发高致病性病毒研究 。 而身为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副主任的王新泉 , 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生物学 。
此次联手进行实验 , 每个实验结束 , 张林琦与王新泉都要会商下一步对策 。 三言两语就能达成共识 , 靠的是十年前就开始一同研究产生的默契 。 从2012年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开始 , 二人在病毒基因、蛋白、抗体、疫苗等研究领域多有合作 。
我们发现 , 与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相比 , 这次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能力强 。 说明这个病毒跨种传播时 , 更适应在人体进行复制 , 这值得警惕 。 张林琦说 。
标题:【「实验室」清华教授实验室战“疫”记】凭借丰富的经验 , 张林琦和王新泉对新冠病毒有着一份职业敏感 。 从1月10日开始 , 他们就迅速组建团队 , 过年期间和学生一起留校攻关课题 , 克服春节期间进行实验的各种困难 , 在实验室里争分夺秒 。
一个多月后 , 两位生物学家的声音明显沙哑疲惫了许多 。 在他们眼中 , 自己的实验进程总是非常幸运 。 其实 , 这种所谓的幸运是建立在团队每天高强度、长时间的研发中 , 这种幸运也有一份想要尽快完成病毒研究、早日将疫苗研发成功的急迫感 。
几天前 , 张林琦和王新泉合作 , 揭示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瞬间与人体细胞复合物的结构 , 解析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区与人类受体的晶体结构 , 准确定位出二者的相互作用位点 , 阐明了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介导细胞侵染的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 。
北京联盟注意到病毒进入细胞 , 再到复制 , 最后产生它的‘子孙万代’ 。 从整个病毒的生命周期来看 , ‘病毒如何进入细胞’这一步非常关键 。 张林琦说 , 病毒表面蛋白是病毒进入细胞的关键钥匙 , 知道病毒如何打开人体的大门 , 就能够进一步知道我们的身体 , 如何产生保护性抗体反应 , 保护这个大门 。
据悉 , 清华团队目前已开启动物实验阶段 。 张林琦和王新泉都期待新技术的出现能够通过绿色通道进一步加速 , 尽早为击退病毒带来转机 。
除了每天泡在实验室 , 张林琦还要与国外权威研究机构一同商讨研究进展与方向 。 在人类面临的共同困难面前 , 科技界的竞争已变为世界各国同心攻克难关的合力 。 我们正与全社会科研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 , 相信能解开病毒‘谜团’ 。
推荐阅读
- 『老年日报』刘天佑教授:痔疮非“糗事”,莫羞于问医
- 『福建卫生报』全省首例!附一翁山耕教授团队劈离式肝移植,让一个肝救两条命!
- 『杨树』“90后”“准90后”走向学术前台,长江特聘教授:好现象
- 『国画家』清华美院“追牛教授”戴顺智作品欣赏
- 【福州新闻网】又痛失一位院士!我国化纤领域奠基人郁铭芳教授逝世
- 『兰州新闻网』研究南极植物 我们是认真的 ——访中智联合科考团队成员、兰州大学教授冯虎元
- [德昌发布]奔康路上新气象 彝家学子上清华
- #沈阳网#90岁退休老教授变主播 线上宣讲普及防疫常识
- 【上观】他成全国最年轻省部级领导,76年出生、清华博士
- [中国大学]清华博导:我有个好学生想放弃科研 去中学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