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网』研究南极植物 我们是认真的 ——访中智联合科考团队成员、兰州大学教授冯虎元
本文插图
在南极考察的冯虎元教授
“南极的月亮真是又大又圆 , 好像就在头顶 , 伸手就能够着似的!”回忆起南极之行 , 冯虎元忍不住用双手比划起他在千里之外看到的那轮明月 , 语气中难掩激动与兴奋 。
2020年1月25日 , 作为中智联合科考团队成员、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冯虎元教授同来自国内5家单位的14名队员以及智利南极发展公司的20多位船员一起 , 从智利蓬塔阿雷纳斯出发进入南极半岛 , 开启为期14天的南极大陆科考行动 。
与南极的第一次亲密邂逅
“说真的 , 累肯定是有的 , 但更多的是兴奋 。 如此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 , 我们只想着尽可能获取更多的样本和信息 , 哪里还顾得上别的!”作为一名长期扎根西北的本土植物学家 , 面对南极这块植物学研究最后的“处女地” , 职业本能驱使着冯虎元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开展调查 , 恨不得与南极陆地上的每一棵植物来一次亲密“邂逅” 。
尽管出发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不止一次的预演 , 但当第一次踏上南极大地时 , 冯虎元还是忍不住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真的是太壮美了!”
一路上 , 他像个努力吸水的海绵 , 用镜头、眼睛、大脑……记录着南极的点点滴滴 , 争分夺秒地探索这片神奇的土地 。
为了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南极典型植物群落形成机制与功能》 , 冯虎元参加了此次中智联合科考 , 前往南极进行实地考察和样本采集工作 , “南极地区的植物群落生长在地理位置隔绝、气候恶劣、土壤贫瘠的环境中 , 对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 , 并在南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形成、稳定性和功能的维系上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 ”
正如冯虎元所说的那样 , “做南极植物研究 , 我们是认真的!”早在2018年项目初立时 , 他们就已从各方面对南极植物展开研究 。
此前 , 项目负责人安黎哲教授已经带领团队开展了一年半的前期研究 。 2020年1月13日 , 兰大生命科学学院肖洒和陈书燕两位教授前往南极 , 冯虎元是继他们之后再次登上南极半岛的课题组成员 。
“我们主要是研究南极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 包括南极有什么样的植物 , 在哪儿分布;怎么适应南极寒冷、大风、强紫外的极端环境;南极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以及南极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等 。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 , 阐明南极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 为南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 ”
根据课题进度安排 , 冯虎元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南极植物群落适应生境的情况 。 这项研究不仅需要长时间的外出实地观测 , 还需要采集大量的样本以进行室内分析 。
做科研就像养育孩子一点小进步都会让你欣喜
严酷的环境也让冯虎元深刻地认识了现实中的南极 。 南极半岛交通极不完善 , 外出只能根据距离远近选择步行或坐船 , “南极风大浪也大 , 有时坐船像荡秋千一样 , 晕船的时候尤其难受 。 ”
前往一些岛屿观测时 , 科考队员们需要坐皮划艇 。 低温、大风 , 加上冰冷的海水 , 下船时队员们的衣服往往都是湿的 , “有时候一个浪打过来整个人就被淋透了 , 再加上刀割一样的刺骨寒风 , 令人感觉无比的‘酷爽’ 。 ”
因为时间和条件有限 , 很多地方只有一次考察机会 , 每去一个地点 , 他都尽可能多地做好观察记录、样本采集 , “有些地方只能去一次的 , 采集样本就得尽可能全面 。 ”
一成不变的白茫茫景象、艰难推进的科考工作、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科考队员们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土地上遇到了许多问题 , 但他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 。 为了让团队氛围轻松一点 , 他们经常举办一些小型的交流会、分享会 , 相互了解彼此国家的风土人情、学术科研 。
推荐阅读
-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南京众智未来研究院落户未来科技城
- 四川新闻网:“耍酒疯”!醉驾肇事后 他竟还“亮剑”威胁他人
- [兰州公安TB]科技支撑 合成作战 城关分局12小时速破命案现案
- 『中国新闻网』长庆油田细化页岩油开采技术 撬开效益开发“阀门”
- 【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深夜事故竟牵出酒后驾驶,违法男子被严肃处理
- 「掌上兰州」出行提示丨兰州伏直公路一处山体滑坡目前正在处理中
- 【中国新闻网】武汉复工体检热 检查结果当天可查
- 『看看新闻网』心思太活络!厨师演完雇主演红娘 诈骗2000元被抓
- #广西新闻网#交6万9就能赚690万?女子为爱远赴千里,却被网友洗脑
- 兰州日报TB:网络安全丨网络交友需谨慎,兰州一男子网上投资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