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飙、市值飙,跟谁学莫被百亿美金砸昏了头
1月27日 , 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 , “停课不停学”一时间成为了热词 。 如何让广大的大中小学学生 , 呆在家里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学习 , 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 教育部发出通知后 , 从新东方、好未来、再到作业帮、猿辅导等在线教育平台迅速反应 , 在短时间内推出各类免费课程 , 用以应对目前线下教育全部被喊停的状况 。 多种免费课程投放到市场后 , 赢得了社会良好反响的同时 , 也接受着广大中小学生的厌恶与抱怨 , 但无论怎么看 ,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始终活跃在大众视线的最中央 。 2月18日 , 跟谁学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 , 良好的业绩表现 , 一路飚红的股价再一次将在线教育置于镁光灯下 。 在这个难熬的寒冬里 , 跟谁学与在线教育却迎来了高速增长期 。 高光财报 2019年第四季度跟谁学净收入为9.35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412.9% , 净利润从去年同期2297万元人民币增至1.75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658.7% 。 在第四季度收入、利润激增的同时 , 跟谁学的付费总人次达到了112万 , 同比增长了290.2% 。 这一季度跟谁学用良好的业绩表现 , 给市场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 这在目前的在线教育市场上也显得鹤立鸡群 ,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 , 这不是跟谁学第一次交出这样的答卷 , 在此之前 , 跟谁学就已经实现了连续七个季度的规模化盈利 , 连续五个季度实现超五倍的增长 。 这种增长上的势头将其放置到更大的时间尺度上 , 其效果将更具冲击力 , 跟谁学2019年的全年财报就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持续高速增长的影响力 。 2019年全年 , 跟谁学净收入达到21.149亿元 , 较上年同期增长432.3% , 净利润从去年同期为1965万元激增至2.266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1050.3% 。 营收大幅增加 , 投入也从未停下 。 2019年 , 整个企业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由2018年的1.215亿元和7.405万元增长至10.409亿元和2.122亿元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 , 跟谁学总付费人次达到274.3万 , 同比增长257.6% 。 其中K12付费人次同比增长410% , 收入同比增长468% 。 良好的业绩表现和呈现出来的发展潜力让跟谁学备受市场认可 , 2月18日 , 跟谁学财报发布当天 , 股价大涨超过14%市值突破90亿美元 , 目前跟谁学市值已经超过了百亿美金 , 成为了第三家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的在美教育中概股 。 而在它之前的新东方和好未来达成这一成就的时间 , 远多于跟谁学 。 在整个行业获客成本提高 , 盈利困难的当下 , 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其实并不顺利 。 在这种情况下 , 迅猛的增速和良好的营收状况更显其可贵 。 跟谁学在用连续7个季度的盈利 , 一年内增长达十倍的净利润 , 创造属于自己的在线教育奇迹 。 跟谁学究竟是做对了什么才拥有了如今的成绩 , 凭什么能获得十倍的利润增长 , 能在众多的教育企业中脱颖而出?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 , 仔细回顾跟谁学走过的这短短5年多的历程 , 答案也就自然出现了 。 一骑绝尘背后的不简单 2014年6月陈向东创立跟谁学 , 彼时国内在线教育市场入局者已经不算少了 , 新东方、好未来等平台已经颇具规模 。 2015年跟谁学被福布斯评为2015年中国成长最快的科技企业 , 而那时跟谁学还不是今天我们熟悉的那个在线教育平台 。 那时教育O2O风口吹得正盛 , 无数的企业平台在这个战场上厮杀 , 跟谁学也不例外 , 从新东方出走的陈向东 , 打造了一个帮学生找老师的平台 。 不过O2O的风口很快就过去了 , 跟谁学也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战略转型 。 2017年 , 跟谁学将目光聚焦到了在线教育直播平台 , 开始走向市场潜力巨大的K12领域 。 这一年里跟谁学用户仅为7.96万人 , 在巨头林立的在线教育市场上不值一提 。 但就在这一年 , 从O2O走向C端的跟谁学迎来了自己的转折点 。 选择大于努力 , 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 , 成功自然就会容易一些 。 主攻K12领域 , 辅以外语、职业教育等课程 , 到2018年注册用户达到了76.71万人 , 用户同比增长达到了近10倍 。 此后跟谁学专注于线上 , 同时主打大班课程 , 避开了成本较高的线下、还有一对一小班课程 , 有效地控制了投入成本 , 而这一模式为其后面的盈利提供了可能 。 2018年跟谁学就实现了盈利 , 到2019年6月 , 跟谁学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 这时距离其成立仅5年时间 , 而很多成立时间更早 , 规模更大的企业 , 仍然在亏损的泥潭里难以自拔 。 之后猿辅导、作业帮等平台也纷纷放弃1对1小班模式 , 开始专注于大班直播课 , 跟谁学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面 。 在这之后 , 对于成本的控制也是其能不断盈利的关键 。 在线教育获客成本高昂 , 是行业共识 , 2019年暑假的招生大战中 , 平台投入都多达上亿元 。 去年10月 , 陈向东说 , 行业正价课程的获客成本平均为2000—3000元 , 特价课程的获客成本也都高达500—600元 。 高昂的获客费用成为了整个行业亏损不断、怎么也填不上的大窟窿 。 但跟谁学的获客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2019年前三季度 , 其获客成本仅为545元 , 而全年的获客成本为470元 。 在2019年的年报中 , 我们能够看到跟谁学的营销费用有了大幅的增长 , 在获客成本下降的同时营销费用的支出增加 , 带给跟谁学的就是明显的用户增加和营收利润上涨 。 免费课程、9元课的广告频频出现在抖音等流量池 , 这些课程作为入口给跟谁学带来了可观的流量 。 这也使得跟谁学可以在目前获客困难、成本高的情况下 , 依然等获得大量用户 , 也控制住了成本 。 市场是最敏锐的洞察者 , 短期内快速增加的市值和激增的用户 , 足以证明跟谁学决策的正确性 。 从一名不文到如今领先行业 , 正确的战略选择、优质的课程服务及内容等共同成就了跟谁学 。 狂欢背后的冷思考 跟谁学的狂欢还未停止 , 高速增长的背后 , 我们看到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潜力 。 但狂欢过后冷静下来 , 我们也不能忽略跟谁学以及整个在线教育行业面临的问题 。 目前的跟谁学风头无两 , 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都增长强劲 , 但盛势之下并非晴空万里 。 走名师路线的跟谁学 , 目前企业中排名前十的名师给公司带来了一半的营收 。 在享受名师带来的利好时 , 这种对于名师的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限制 。 另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跟谁学虽然增长迅猛 , 但用户规模等远不及新东方、好未来等平台 , 而在它的身后还有无数的企业正虎视眈眈 , 跟谁学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 在去年12月 , 跟谁学联合创始人张怀亭宣布离职 , 在此之前已有宋欲晓等人的离职 , 在此之后还有苏伟、吕伟胜将要离开的传言 , 频频离职的高管 , 对于正处在上升期的跟谁学蒙上了不少阴霾 。 跟谁学辉煌无比 , 在它身后是蓬勃向上的整个在线教育行业 , 但辉煌始终难掩弊病 , 在线教育在当下唱起了属于自己冰与火之歌 。 日前 , 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至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4041亿元 , 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538亿元 , 用户也将继续增长 。 随着移动端的普及 , 全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 , 在线教育拥有的潜力将会被进一步释放 。 而这次疫情也让在线教育走向大众 , 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 13家在线教育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市值上涨达到了800亿元 , 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 , 无异于是一针强心剂 。 可以预见在疫情之后 , 在线教育必将会迎来发展的加速期 。 但即便目前行业的好消息不断出现 , 整个行业的面临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 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盈利困境 , 不断增加的获客成本 , 优秀师资短缺 , 资本寒冬之下的融资困难 , 都是整个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而随着教育部对于线上教育监管变严 , 用户的要求更高 , 如何尽快完成转型 , 也是摆在各大企业平台面前的难题 。 跟谁学用它的表现在给整个行业树立着典型 , 而这次疫情更像是一个转折点 , 它一边将在线教育推向了舞台中央 , 一边加速整个行业的变革步伐 。 但这个行业最终走向何方 , 这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 更规范的行业、更优质的教育、而后是更为健康的运营模式 , 这些就是整个在线教育的未来 。 无论是目前风光无限的跟谁学 , 还是在疫情中声名远播的其他机构 , 都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 文/刘旷公众号 , ID:liukuang110
推荐阅读
- 云米财报:智能家电的夹缝求生
- 中通的双刃剑:市值新高与模式硬伤
- 360金融2019Q4财报:营收24亿元,净利润5.15亿..
- 市值一日蒸发1564亿美元,苹果到底怎么了?
- 猫眼娱乐财报:盈利的可持续难题
- 猎豹移动财报:向AI蒙眼狂奔
- 宋鲁郑巴黎日记:谁有口罩有医疗队,就跟谁走
- 欢聚时代财报背后:海外征途的持久战
- 迅雷新财报背后:下载一哥到艰难求生
- 千亿市值公牛插座的十面被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