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特写】跟随李兰娟院士“红区”查房
中新社武汉2月20日电 题:跟随李兰娟院士“红区”查房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杨程晨 像过去的18天来一样 , 李兰娟院士上午8时30分准时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 , 准备查房 。 这一次 , 中新社多媒体采访人员获准独家跟随李兰娟见证全程 。 自2日凌晨率医疗队抵汉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开启固定作息模式:赴东院与其他医院会诊、回驻点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 。
2月20日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ICU病房查房 , 了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情况 。 图为李兰娟院士走进更衣室前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安源 摄 “红区” , 抗疫医院中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 。 20日 , 73岁的李院士要进入“红区”重症监护室(ICU) , 探视8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 。 工作人员按铃打开更衣室大门后 , 李兰娟第一个走了进去 , 待采访人员再次见到她已是缓冲区内 。
图为李兰娟院士在戴护目镜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安源 摄 她全身被白色防护服裹严 , 仅露出护目镜下的双眼 。 助手在其防护服前胸和后背用马克笔写上姓名帮助辨认 。 为鼓舞同事士气 , 她建议在后背名字下方添上“加油”二字及感叹号 。 这天正巧是其团队成员张园园生日 。 李兰娟拿过笔来 , 特意在她衣服上写下“祝园园生日快乐” 。 戴上两层手套扎紧袖口、撕开防护衣胸前封条粘紧缝隙、盖上防护面罩……10多道措施检查完毕 , 李兰娟的防护达到“红区”查房标准 。
图为李兰娟院士在重症ICU病房里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安源 摄 隔着“红区”玻璃窗及监视器 , 采访人员看见李兰娟走进第一间病房 。 站在床旁 , 她同病患做手势沟通、给予鼓励安慰 , 与同事了解人工肝治疗及病人情况 , 并观察治疗设备显示仪 。 大约十分钟后 , 李兰娟出来再沿走廊一间间进行查房 。 有病患注意到李院士前来查房 , 向其表示由衷感谢 。
图为李兰娟院士(左)在给患者做检查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安源 摄 武大人民医院东院目前有患者700余人 , 其中大多为重症及危重症病患 。 据院长肖红军介绍 , 目前对这些病例治疗趋势整体向好 。 院士团队用人工肝等技术进行积极治疗 , 有8例病人已从危重症向重症转移 。 李兰娟团队将应对其他疫情总结的“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应用于武汉 。 “有几位病人经人工肝的治疗已明显好转 , 其中一位估计明天就能转出ICU 。 ”李兰娟结束查房后透露 , 之前已有3位病患转出ICU;病区内还有4至5位病况均出现好转、程度不一 , 2位危重患者尚未脱离危险期、炎症明显 。 “当前最重要是争取时间 。 ”
图为李兰娟院士脱下口罩后脸上留下的压痕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安源 摄 脱掉防护装备 , 李兰娟面部的压痕清晰可见 。 她说 , ICU集中了全院病情最严重的病人 , 进入“红区”查房、面对面交流是增加他们信心的一种方式 。 “这也有利于我直接了解他们的情况 , 更好地与同事们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 ” 据其团队成员、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介绍 , 院士每天行程满档 , “早上8点就开始工作 , 最近已连续几天凌晨2点睡觉了” 。
图为李兰娟院士在戴手套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安源 摄 据通报 , 武汉市19日新增确诊病例615例 , 湖北全省经核减确诊病例新增349例 , 两项数字相较近期出现较大下降 。 李兰娟对此指出 , 当前各级政府控制疫情措施的力度是很大的 。 按照此趋势下去 , 不用太长时间 , 武汉的疫情是能够控制下来的 。 肖红军表示 , 从东院近期治疗情况亦能感受疫情向好的趋势 。 该院发热门诊人数日趋减少 , 19日仅17例;病患向重症、危重症发展趋势得到控制;轻症患者核酸检测转阴数量增多 , 目前有100多例转阴及出院 。
推荐阅读
- 「复工复产」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直击广西重大项目建设一线
- 田立萍:“有她在,我们很安心”——北京社工田立萍抗疫一线勇担当
- 「液化气第一线」液化气站有哪些避雷要求
- 『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全国海关累计投入一线卫检人员超27万人
- 『光明网』醉驾被查竟怪日子不好 欲行贿交警放其一马
- 『守夜人』直击绥芬河:夜探社区防控一线“守夜人”
- 「袁婧怡」(一线抗疫群英谱)用“心”守护卫生热线的医学生袁婧怡
- 特高压@发力“新基建”特高压建设火力全开
- #西藏自治区公安厅#【一线传真】四名女中学生离家出走,乃东警方耐心劝导助团圆
- 【平安岐山】#岐山公安一线警讯#五丈原派出所救助走失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