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古人架设泸定桥40吨铁索是如何送到对岸

原始标题→300年前 , 古人如何成功架设泸定桥?40吨铁索是如何送到对岸的? 在甘孜藏族的泸定桥 , 当年因为一场惊险的战役 , 而被世人所熟知 。 其实在康熙年间 , 它已经是西藏地区与四川地区最重要的物资交流通道了 。 当时因为康熙改变了对外征战的计划 , 汉族与藏族的交流逐渐频繁起来 , 此地就成了汉藏两族重要的物资交换通道 。 但是因为地势问题 , 导致交通十分不便 , 给物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 特别一些保质时期短的食物 , 常常因为滞留问题而腐坏 。 康熙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 为了加强在西藏的运兵速度 , 让汉藏两族能早日融合 , 他下达了一份修桥的圣旨 。 尽管是300多年前 , 但是当时的我国的桥梁建设技术已经遥遥领先其它国家了 , 这点从流传下来很多的桥梁可以得到很好的佐证 。 所以泸定桥的建议 , 肯定是当时的建造师结合了当地的地理环境 , 而设计的最佳方案 。 要这样一个地势险要之处建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首先在材料的选择就是一大难题 , 坚硬石桥无法坐落河床 , 而木质桥又无承受长年累月的河流冲击 。 因为铁索桥就由此产生了 。 根据资料记载 , 泸定桥重约40吨 , 由14根铁链与一万多个铁环建造而成 。 要建成这样浩大的一件工程 , 按当时的条件是非常艰难的 , 除去建造难度 , 材料运输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在这过程中有不少人因此命丧湍急的河流里 , 后来人们想到另外一个更加安全的方法 , 那就是滑索的方式来承载物资 , 这样既能提高运输速度 , 又能保证人员安全 。 于是人们在两岸边浇灌铁水 , 打下了固定铁索的地柱 。 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 , 才有了这座著名的泸定桥 , 而后来因此受益 , 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