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冠病毒不是“生化武器”?( 三 )

为什么新冠病毒不是“生化武器”?。

为什么新冠病毒不是“生化武器”?

图为央视新闻截图

与造价昂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比 , 杀人不见血的基因武器的确有着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 。 一方面是性价比高 。 有估算 , 用5000万美元建造一个基因武器库 , 其杀伤效能将远远超过50亿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库 。 另一方面 , 靶向性高 , 难以防治 。 由于基因武器只对某种特定人群具有杀伤作用 , 因此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检测出毒性 , 且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修复受伤害的基因 。 同时 , 由于基因武器是“剪”出来的新病毒、新细菌 , 遗传密码只有设计者才知道 , 被攻击一方很难及时破译并研制出新的疫苗与之对抗 。 战争上的优势显而易见 , 但“人种武器”是把双刃剑 ,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指出:“可以拯救生命的发现有可能带来危险的滥用 。 ”基因技术能改良、改造物种 , 也就必然能破坏、毁灭物种;能创造有益于人类的物种 , 也必然能制造出威胁人类的物种;对人类有治疗作用 , 其反作用必然是对人类的杀伤 。 不过 , 种族武器的实现也没这么容易 , 毕竟人类基因差异性有限 。 虽然某些疾病的发生确实是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的 , 比如第11号染色体上的一种变异基因会增加苏格兰人患结肠癌的风险 , 但对日本人却没有影响;或糖尿病也与不同人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 但实际上人种或种族是社会学概念 , 并没有什么生物学方法能够区分一个人的种族 。 一些基因标记只是在不同种族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 在某种族中出现的概率高 , 并不代表不会出现在别的种族 。 比如 , 镰状细胞性贫血是一种有意义的生物学特征 。 在美国 , 它通常(错误地)被认为是一种“黑人”疾病 。 实际上 , 尽管镰状细胞性贫血在西非和中非血统的人群中患病率很高 , 但它在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及地中海和印度的部分地区也有很高的患病率 。 要使基因武器具有真正的实战威胁意义 , 需要其可以识别人种的基因差异 , 然而以目前的情况及相关技术 , 专门定位到中国人或者黄种人的基因缺陷 , 从而研制基因武器 , 并不具有现实性 。 此外 , 中国生物学家在SARS爆发后 , 分离了SARS病毒 , 进行了完整的基因测序 , 并公之于众 。 多年来 , 无数科学家对它的基因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它的基因序列有任何人为改造的痕迹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国人? 可能还会有人质疑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 最主要是因为我们是疫情的原发国家 , 而病毒不会“飞” 。 SARS最早爆发在中国的广东 ,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石正丽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 , SARS病毒的基因与来自云南山洞里的菊头蝠99%吻合 , 果子狸只是病毒的中间宿主 。 但在2003年之前 , 中国面对这种病毒型的传染病 , 是没有大规模防控的经验的 。 最初的病人隔离措施做得不够到位 , 包括医生和护士他们自己本身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 因此 , 最早出现SARS聚集性爆发的地方是在医院 , 甚至有医生和护士牺牲在防非的前线上 。 此后 , SARS开始从广东省蔓延到了全国的其他省份 。 而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在武汉 , 传播途径则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 病毒要存活就必须寄生在动物或者人体 , 而国外感染的病例均是由于感染者坐飞机将病毒带到其他地方 , 病毒并没有办法自己漂洋过海 , 物理及地理的阻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毒的扩散 。 来源:瞭望智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