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人游街 疫情下的“红袖章”不要用力过猛

揪人游街、入屋抓麻?疫情下的“红袖章”不要用力过猛 全民抗疫下 , 社会动员到了最基层 , 一些大爷大妈、热心人士、社区保安、村委居委工作人员等 , 都纷纷加入志愿者 , 成为基层防疫最主要力量 。 他们轮番值班 , 日日夜夜 , 付出的心血和劳苦 , 成为疫情防控的一道坚实屏障 , 他们是值得尊敬和感谢的一群人 。 但是 , 也有个别人 , 戴上红袖章 , 穿上迷彩服 , 借疫情浑水摸鱼 , 给法律穿小鞋 , 在临时授权面前 , 不注意办事方式 , 作出一些过激过猛的行为 。 比如有个视频显示 , 近日有一家三口在家打麻将 , 被邻居举报了 。 不久 , 几位穿着迷彩服、戴着红袖章的防疫人员赶到 , 不管三七二十一 , 也不问这三人什么关系 , 属于什么性质的聚集 , 直接掀桌子 , 摔麻将 。 这家人中的儿子有些异议 , 一番争论来到屋外 , 防疫人员对着小伙连扇耳光 , 并进行训斥 , 打得小伙一脸懵叉 。 最后 , 这名被扇耳光的小伙的反问 , 让打砸者哑口无言 , “一家人一桌吃饭也要隔离吗?” 还有一个视频 , 是9名男女“顶风作案” , 不顾疫情聚众打牌被抓 。 随后 , 9名男女被拉到大街上游街 , 沿街朗读相关制度 。 先不说这样“执法” , 给公众很不好的观感 , 容易引起人们对个人权利可能受到侵犯的担心 。 正如网友指出 , 9人聚集在一起已经是很大隐患 , 拉到大街上游街 , 沿街朗读相关制度 , 引来人群围观甚至拍手叫好 , 难道这不是更大的聚集?风险不是更大? 严格执行规定 , 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 , 这本来是好事 , 但如此用力过猛 , 挟疫情以令路人 , 让人感受到了疫情之外的担心 。 疫情必将过去 , 但在处置疫情过程中 , 个别地方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影响可能更长远 。 看到群众一些做得不对的地方 , 不问青红皂白采取粗暴措施 , 不仅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 也会损害基层志愿者的形象 。 其实 , 类似“入室抓麻将”“揪人游街”的事情还有很多 。 比如 , 有的地方对所谓湖北籍的人士强制遣返;有采取封闭措施的小区 , 对身份证有湖北信息的人禁止入内 , 导致一些人在自己的家门口而“无家可归” 。 这种“无奈”其实是依法防疫的变形走样 。 这种用力过猛 , 一方面是来自一些地方上的行为 , 也来自具体执行部门的层层加码 , 要防止成为另一种“群众运动” 。 再拿“戴口罩”来说 , 国家权威级主流媒体以及疾控中心专家人士等都公开表示 , 非在特定场合 , 比如医院或者具有潜在感染的特定人士面前 , 并不是必须戴口罩 。 “如果独处或自己散步 , 没有密集的人员接触 , 也可以不戴口罩 。 ”但这样的认知 , 在许多地方不为人们接受 , 一个公园里 , 一个小区里 , 百米之内看不到人 , 也被要求必须戴口罩的 。 不戴口罩被举报 , 甚至被强制带走隔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 防控疫情 , 需要严格执行规定 , 但更要科学合理 , 凡事过犹不及 。 疫情防控 , 正进入吃劲的关键时期 , 一些疫情严重地方采取矫枉过正的措施还可以理解 , 但不能理解的是 , 有些人在法律和政策的基础上层层加码 。 对这些人来说 , 出发点已经不是防控疫情 , 而是体现权力感 , 刷存在感 , 这是引起很多人反感的原因 。 戴上“红袖章”不代表你可以入室“抓麻将” , 更不代表可以将所谓不听话的人公之于众 。 有些作法 , 完全可以更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 群众做错了 , 可以劝导教育 , 如果不听劝导 , 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 , 直接扭送警方就可以了 , 大可不必以牺牲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方式来体现所谓的“严格” 。 防控疫情的基础是法治 , 关键时刻更要依法保护人的基本权利 。 不能戴上红袖章就变成大爷 , 乍一看是执法过严 , 实际上是权力膨胀 。 抗疫关键时刻 , 能够冲上去 , 是勇气;能够科学、法治解决问题 , 考验的是智慧 。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第一财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