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奇葩:返祖诗鬼李长吉

大漠沙如雪 , 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 , 快走踏清秋 。 一一李贺:马诗之五长卿牢落悲空舍 , 曼倩诙谐取自容 。 见买若耶溪水剑 , 明朝归去事猿公 。 一一李贺:南园之七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月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土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 , 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一一李贺:雁门太守行一、李贺的神鬼之言魏晋以来的中国文人喜说大话 , 是文坛的一种习惯 。 说得好听一点叫豪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叫夸张;体现的精神为浪漫主义 。 大唐文坛历来狂人济济:贺知章、杜审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等都是狂人代表 。 但李白杜甫与初唐诸杰 , 多是作诗作文之时才浪作狂语;而当写实之时又十分谨慎 , 尤其以杜甫的写实风格为著 。 李杜二人 , 是奇正两种截然不同的浪漫风格 。 李杜稍后时代 , 即唐德宗及之后两朝期间 , 中晚唐文坛说大话的代表 , 当数诗鬼李贺 。 李贺 , 字长吉;中晚唐较为著名的青年诗人 。 李贺诗作中的豪言妄语 , 常人根本无法想象 , 几乎全是神鬼之言 , 故称鬼才 。 如果不十分了解李贺 , 总以为他是略具才华的愣头小子:他的豪语 , 就像幼儿园小朋友谈理想 , 顺便说点大话倒在情理之中 。 但当深入了解李贺 , 却发现并非如此童趣;开篇所列三首代表作就是证据 。 李贺在二十三首《马诗》中 , 往往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能文善武的书剑英雄;幻想自己似如浪漫多情的楚襄王那样被神女爱慕 。 如此调情的大作包含的帝王情结 , 可能是李贺自幼的理想 。 他的《南园》系列大作 , 情调更是接近荒唐 。 长卿牢落悲空舍 , 先是嘲笑司马相如的穷酸相;曼倩诙谐取自容 , 他又蔑视东方朔取悦汉武帝故作幽默的奴才相 。 见买若耶溪水剑 , 明朝归去事猿公;后两真是不自量力:连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本事 , 也不放在眼里;竟想亲自出马踏破四方 , 挥剑扫平天下 。 犀利倒也犀利 , 痛快倒也痛快 。 但很可惜 , 李贺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终生郁郁不得其志的穷小子 。 按说 , 你嘲笑前贤 , 自己也该认命;对照不公现实 , 也早该看透 。 但却在雁门太守行连发豪语: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看这情形 , 颇具当年陈子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自荐之风 , 貌似还有一番独怆然而泣下的表情;把自己想象成天降重任的大英雄 , 提一把玉龙宝剑为国建功 , 甘为皇帝尽忠抛头颅、洒热血死而后已 。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不够成熟、情绪逻辑的混乱现象 , 其中除了包含丁点儿的自嘲倾向之外 , 余以为:李贺的身上还存在严重的返祖情结 。 那么 , 何谓李贺的返祖情结?还需从头慢慢说起 。 根据后来杜牧和李商隐为李贺作小传记录的信息推断:李贺天生骨瘦如柴 , 长脸连眉;细长的手指上留着长指甲 。 这幅尊容 , 如果出现在当代都市的大街上 , 会把美女们吓得尖叫起来 。 看情形 , 仅长相似如原始森林才跑出来的类人黑猿 。 长相也就罢了 , 车的轱辘儿如此;并不能更改 。 但一个人固定特色的思想意识 , 绝不会从天上凭空而降 , 总有因缘可循 。 那么 , 李贺心胸间的浩然大气 , 诗作中的豪情壮语 , 骨子里的帝王情结 , 究竟从何而来?经过细考方会明白 , 李贺之如此 , 竟与他的悲凉身世有关:李贺与之后晚唐的李商隐一样 , 原是大唐李氏皇脉旁系的一支远裔 。 二、扒扒大唐李家老皇历翻开大唐李氏家族的老皇历 , 可以上溯至前隋、北周和西魏时代 。 当然 , 大唐李家建政之后 , 还攀上西凉王李皜认作祖先 , 追封为兴圣皇帝 。 李家攀西凉王这门亲可能是纯粹的扯淡 , 谁知道哪代隔壁老王家的春色红杏如何艳丽是荷 。 闲言少叙 。 北朝时代乱纷纷 , 先说北朝时代的西魏时期 。 西魏朝有八大将军 , 史称西魏八柱国 。 这八位将军 , 本文只说其中四位:宇文泰、李虎、李弼、独孤信 。 因为这四位将军 , 与隋唐政权的兴替有关 。 西魏八柱国的第一位:宇文泰;原是西魏政权实际建立者 , 后来又建立北周政权 , 史称文皇帝 。 第二位:李虎;是唐朝开国皇帝太祖李渊的爷爷 。 宇文泰建立北周之时 , 李虎已死;但宇文泰感其忠勇有功 , 追封李虎为唐国公 , 由李虎第三子、即李渊之父李昞袭之 。 李渊七岁时父亲李昞去世 , 李渊再袭唐国公 。 隋朝建立后 , 李渊镇守太原之际 , 趁北方混乱收编许多零碎义军 , 为之后隋末兴兵削藩奠定基础 。 后来 , 李渊、李世民父子消灭隋末各路诸侯 , 建立唐朝 。 西魏八大将军的第三位:李弼;就是后来隋末起义领袖、瓦岗英雄李密的曾祖父 。 很明显 , 到隋末乱世 , 李密之所以也要趁机兴兵下手 , 可能是因为从前隋文帝杨坚对待他曾祖父李弼在利益分配问题上的不公所致 。 也未可知 。 但极有这种可能 。 不然阎立本怎么不起兴兵呢 , 借口太差够不着呀是吧 。 闲言少叙 。 再说最后一位:独孤信;他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岳父;同时 , 也是李虎第三子李昞的岳父 , 即李渊的外公 。 不知诸位是否清楚:李昞和杨坚是连襟 , 民间俗称一挑担;杨坚 , 是李渊的亲姨父哈 。 现在你可明白啦:仅以隋唐两朝而论 , 就是独孤信、李虎的子孙和他们的几大窝亲戚在争权夺利过家家而已 。 啊哈!鲁迅先生早已指出:二十四史 , 不过就是一本帝王将相的家谱 。 闲言少叙 , 唐朝建立后 , 李渊即唐高祖 。 他追封父亲李昞为唐世祖 , 追封爷爷李虎为唐太祖 。 李虎共有八个儿子:老三 , 是李渊之父李昞;最小的儿子老八 , 名叫李亮 , 李亮就是李渊的八叔父 。 李渊封他的八叔父李亮为郑王 。 不知诸位可看清了?以上七八门子的话 , 倘不细心分辨 , 还真的要糊涂 。 三、李贺还真是皇家人言归正传 。 唐高祖李渊 , 封他的八叔父李亮为郑王 。 据后来杜牧和李商隐考证:李贺 , 的确就是郑王李亮的一支远脉后裔 。 但又很明显 , 所谓的李唐江山 , 是从李渊、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李旦、李隆基等等这条路线一直传递下来 , 而与二百多年前的郑王李亮 , 已经没有多大关系 。 仅从李贺所处的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往前 , 算到唐初 , 已隔二百余年;如果前溯至隋、北周和西魏朝将近三百年;谁还管郑王李亮的鸟事?何况自唐德宗以后 , 幼皇昏庸无能 , 李唐江山早已陷入全面危机 。 人心思变 , 谁会认李贺的这卯 。 但世间似乎并非完全绝情 。 有个人十分看重李贺的才华 , 他就是中晚唐文史政大家韩愈 。 然而可能是命运作弄 , 李贺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 却被文坛、政坛的才子和考官们同时忌妒 , 以致终生不第 。 纵有韩愈尽力保荐也与事无补 。 李贺只在长安做过几年九品八品小官 , 后来又到北塞从军直到早逝 。 如此结果 , 应该是李唐皇室嫡系对旁系的防范、打压和残害所致;嫡系一方 , 总害怕旁系有才华者崛起 。 此说虽无证据 , 但观风情依旧 。 皇帝儒家等级治下 , 嫡庶之争是永恒靓丽的一道风景 。 后来的李商隐 , 之所以为李贺作下小传 , 可能也是出于对这位李氏本家的同情;其实 , 同为李氏皇室一支远脉的李商隐 , 也不过是顾影自怜、兔死狐悲的罢 。 这是后话 。 不消说 , 李贺大量诗作 , 还是表达了高昂的政治抱负和济世情怀 , 的确无愧于先祖李虎的英姿 。 其实这正是李贺面对李氏江山的衰微而暗发的悲音 。 做为皇室一脉 , 他可能时时于梦中追忆先祖的雄姿而仰天长叹 , 但又无可奈何 。 此即余之所谓返祖情结 。 按说人才难得 , 对衰微的大唐应是好事 。 但皇帝儒家治下的人事组织特色 , 永远是只用奴才 , 防备人才 。 可怜的李贺壮志难酬 , 只好把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埋藏在心灵深处 , 日夜与神鬼对话;于梦中不停挥舞玉龙宝剑 , 想替吾皇治国平天下 。 据后来杜牧撰文记录说:李贺临死前 , 梦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 , 要他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 。 李贺明知难免一死;虽不想上天 , 跪在地下磕头 , 乞求天使留他一命;但还是扭不过神仙的相邀 , 化作一缕青烟 , 飘出窗外追寻先祖魂灵而去 。 此时此情此景 , 酷似红楼贾瑞 。 如此凄美神话 , 恰似少年李长吉追求的巫山之梦 , 只能皇帝治下文人聊以自慰的无奈 。 后世含蓄地称为:怀才不遇 。 李贺终年仅二十七岁 。 观其一生 , 正是皇帝时代极权制度、宗法制度与科举制度之下典型的复合性牺牲品 。 李贺死后 , 大唐王朝在风雨飘摇中勉强挣扎了九十后消失 。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李贺的返祖情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