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没梁梁——尽簰簰
在雁北 , 有一种农作物叫高粱 。 上世纪90年代初 , 还有人种植 , 进入21世纪 , 已经很少有人种植了 。 高粱浑身是宝 , 今天不谈吃的方面 , 只谈一下与高粱秸秆有关的话题 。 儿时 , 得胜堡的深秋季节 , 家家都挑选匀称的秸秆来缝簰簰 。 缝簰簰要用高粱莛秆 , 即紧挨着高粱穗儿的那段又细又光滑的部分 , 最长的约有50厘米 。 秋天 , 雁北农人割完高粱穗儿后 , 再把秸秆割倒 , 捆成捆儿用车拉回家 , 靠墙根儿铺好晾晒 。 等晾晒干了以后 , 人们就用它来缝簰簰 。 缝簰簰的莛秆不但要颜值 , 还要素质 。 好的莛秆 , 粗细适中、长短一致 , 没有疤痕 。 摸上去细腻、雅洁、滑润 , 像美人颈上的皮肤 。 缝簰簰的手头用具有:尺、剪刀、插刀、桶、盆、线绳等 。 制作方法:将准备缝盖帘的莛秆去掉叶鞘及下面的节 , 按粗细分类 , 立着放在桶里 。 用四根大号针穿上粗线 , 手上戴好“顶针” 。 先选两根较长的秸秆 , 用尺量出中心 , 用线在中心处固定 , 使四个半径相等 , 形成十字架 , 多余的部分可用剪刀切去 。 然后 , 挨着两面分别一根一根续下去 , 串到第二根莛秆时上第二根针;串到第六根莛秆时 , 上第三、四根针 。 串时 , 每根莛秆只缝上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 避免缝好后莛秆针迹外露 。 同一面所用的莛秆粗细要均匀一致 。 为了保证簰簰表面平整 , 缝时下面要垫个瓦盆 , 初学者要在中心固定一半径秆 , 经常旋转检查 , 避免浪费莛秆 。 缝到单面近似矩形时 , 即暂停止 。 四根针边缝边续 , 穿到头时便开始走边 。 走边是增强盖帘的坚固性 , 同时可将四个角补齐 。 然后以半径秆划圆 , 用掐刀把半径秆以外的部分切掉 , 圆形簰簰即告成功 。 新缝制好的簰簰 , 淡黄色 , 光滑 , 匀称 , 干净 , 非常漂亮 。 此外还有一种软簰簰 。 软簰簰不是用针线缝的 , 而是把秫秸一破两半儿 , 将穰子用刀刮掉 , 成一条一条的秫秸蔑条 , 像编席子一样编成的 。 洁白墙壁上 , 一只簰簰挂着 , 就有了艺术氛围 。 它无声地唤出了那种敦睦、朴厚的中国的家味儿 。 出自村妇之手的盖帘 , 千针缝纳 , 串起的是人与人、家与家、乡村与城市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 簰簰的用途非常广泛 。 在乡间 , 盖锅、盖缸、盖盆离不开它 , 凉晒谷黍、离不开它;压粉条、簸豆芽离不开它;甚至雨天上毛司 , 慌慌张张顶在头上避雨也行 。 在告别了灶灰柴烟、蒲团风匣的现代厨房里 , 它算是存在感最强的 。 它不仅在乡下厨房担当要职 , 还以实用功能和精巧外形辗转进了大都市 。 在中国化的厨房里 , 它们如百变金刚:是饺子跳水时的跳板 , 是馒头、包子、手擀面的候场区 , 也是干菜的小晒场…… 人们印象最深的盖帘儿的用处 , 恐怕就是包饺子时放饺子了 。 把捏好的饺子 , 整整齐齐摆放到盖帘儿上 , 又干净 , 又环保 , 还不粘连 , 其寓意为团团圆圆 。 不知道其他人过年包好饺子往哪摆?因为即便是金雕玉刻象牙编制的东西放饺子也不如此物好用 。 现在北京的超市里有塑料代用品 , 做的再好也犹如日本的充气娃娃 , 真正传宗接代不能靠她 。 此物河南叫锅簰或者箅儿 , 山东叫“箅帘”“箅子”或“盖垫” , 北京天津叫盖帘 。 晋蒙地区虽发音一致 , 但文字无人规范 , “撇撇”“拍拍”“苤苤”想咋写就咋写 。 令人沮丧的是 , 就连“量黄米”“酷累”“稠粥”“和和饭”“主腰子”都遍见典籍 , 大同是元杂剧的发祥地 , 但未见哪出元杂剧提及高粱“撇撇” , 他们不喜欢吃饺子?如果也吃 , 包好饺子往哪搁? 簰 , 汉字 , 竹子或木材平摆着编扎成的交通工具 , 多用于江河上游水浅处 。 也指成捆的在水上漂浮 , 运送的木材或竹材 。 《广韵》薄佳切《集韵》蒲街切《正韵》步皆切 , 𠀤音牌 。 𥱼筏也 。 大桴曰𥱼 。 亦作篺、箪、棑 。 老夫经过深思熟虑 , 认定此物应写作“簰簰” 。 首先此物与竹排高度形似 , 独木不成排 , 高粱莛秆经缝合亦成排 。 再者 , 雁北方言多将pai读作pie,比如“拍皮球”就读作“pie皮球” , “pie”疑似“拍”的上古音 。 无疑pie pie即“簰簰” 。 使老绥远韩氏困惑的是 , 此物记作“编编”似乎也不差 。 “编”的上古音为pián 。 几千年前 , 我们的祖先就有了表示“编织巧言”的字 , 写作“谝” , 音pián 。 汉代的《说文解字》里是这样解释的:“谝 , 使巧言也 。 从言扁声 。 ”当“编”早已发“biān”音的时候 , 高粱秸编的“编编”雁北人仍称为“谝谝” 。 老绥远韩氏才疏学浅 , 数十年来为生计奔波 , 精力都用在电力专业上了 , 直至退休才回到文学道路上来 。 眼下 , 写时政文章风险很大 , 老夫生性怯懦 , 只好写点专家学者不屑一顾的文章 , 比如论证“量黄米” , 考据“贼圪泡” , 不与人争利 , 亦不惹权贵生气 。 这年头 , 锅盖没梁梁①——尽簰簰 , 于是此作应运而生 。 注①:记忆中 , 好吃的饭菜往往是农村的土灶:烧出来的 。 而土灶铁锅的绝配 , 非木头锅盖莫属 。 如今 , 那个用一道梁梁固定木板的 , 笨重的木头锅盖 , 已逐渐淡出了年轻人的视野 。 木锅盖的原料是杉木 , 但是一定要用旧房子拆下来的木头 。 因为 , 新杉木容易起缝 , 而老旧的木头就温润许多 。 做木锅盖的第一道工序是先做锅盖的面板 , 一般一个尺八的锅盖 , 大约需要三块等大的木板 , 每一片都用刨子刨得平整干净 , 木板与木板之间用竹钉来固定 。 如果用铁钉的话 , 受潮就会生锈、膨胀 , 锅盖就有可能爆裂 。 面板固定好后 , 两面刮平旋园 , 然后在靠外的一面开燕尾槽 , 镶木头把手 , 即人们所谓的“梁梁” 。 木头锅盖没梁梁 , 那形状、功能就和“谝谝”无异 。 “谝谝”即能把嫦娥说的思嫁、唐僧说的思娶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