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嬉】老北京的冰嬉和冰床

被称为“水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正在改造成“冰立方” 。 北京市民可以在现代化的冰雪世界里尽享冰雪之乐 。 如果让时光倒退两百年 , 那时候北京的冬天 , 冰面上又是个什么情景呢?

大清有个“冰鞋队”

冬至过后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 , 气温降低 , 河湖之水冻成冰 。 人们穿上“土冰鞋” , 到冰面上纵情驰骋——那叫冰嬉;乘坐上人力拖拽的冰床 , 在护城河、什刹海上兜风 , 那就是很当时最奢侈的享受了 。

冰嬉这个词 , 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写的一篇《冰嬉赋》 。 在这篇赋的引言中他说道:“国俗有冰嬉者 , 护膝以芾 , 牢鞵以韦 , 或底合双齿 , 使啮凌而人不踣焉;或荐铁如刀 , 使践冰而步逾疾焉 。 较东坡志林所称更为轻利便捷 , 惜自古无赋者 , 故为赋之 。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冰嬉 , 是满族人旧有的风俗 。 戴上特制的护膝 , 用皮绳将鞋固牢 , 将两根齿条或者是一块铁片固定在鞋底 , 这样人踩在冰上便不会跌倒 , 并且滑行如飞 , 比《东坡志林》中所称赞的更为快速便捷 , 但却从来没有人用辞赋加以赞美 , 所以我要做一篇赋 。

所谓“东坡志林所称” , 如果没弄错的话 , 大概是指苏东坡《梦中作靴铭》中称赞帝靴的一句话:“天步所临 , 云蒸雷起” 。 拿这句话来跟冰嬉健儿所穿的冰鞋比较 , 实在勉强 。


【冰嬉】老北京的冰嬉和冰床

《冰嬉图卷》(局部)

乾隆皇帝一贯喜欢掉书袋 。 在这篇洋洋千字的《冰嬉赋》中 , 不乏别人不认识的生僻字和不熟悉的典故 , 读起来佶屈聱牙 , 还是骈体文 , 很令今天的读者费解 。 比如:“载取载藏兮 , 顺彼月令;以训以赉兮 , 陈我冰嬉 。 ”这是要说什么呢?不过是说 , 岁暮年终之时 , 天寒地冻、北风呼啸 , 湖面结了冰 。 像每年春秋两季的狩猎一样 , 按照惯例 , 八旗子弟要在冬季以冰嬉的方式习武练兵 。 他写道:列阵于太液池冰面上的八旗子弟冰嬉健儿 , “衣短后 , 膝蔽前 , 靴齿双利 , 鞵(鞋)刀两儇(音宣 , 便捷) , 编伍森列 , 齐队便(pian,二声)旋” 。 一声号令之后 , “朱旗飐 , 捷步腾” , 如“蜂轶猋惊”——像一群黄蜂争先恐后地飞舞 , 像一群猎犬受了惊似地狂奔;“闪如曳电 , 疾若奔星”——速度之快 , 有如闪电流星 。


【冰嬉】老北京的冰嬉和冰床

《冰嬉图卷》(局部)

这就是所谓的冰嬉了?还有呢:队列表演之后 , 有速滑比赛 , 然后还有“革戏”——球类比赛:“其名圆鞠”;有一“中立而不倚”的“执事”——即裁判吧 , 将球抛起 , 令参赛者争抢:“珠球一掷 , 虎旅纷来” 。 至于比赛规则是怎么样的、怎样算获胜 , 这篇赋里没有详细解说 。 反正是通过竞争、比赛之后 , “伯仲分 , 甲乙第 , 并前行赏” , “勇者特旌”——优胜者受到特别嘉奖;“任者均赐”——参加者也都人人有份 。 皆大欢喜 。

“革戏” , 在清代高士奇的《金鳌退食笔记》中有所描述:“每队数十人 , 各有统领 , 分伍而立 , 以皮作球 , 掷于其中 , 俟其将堕 , 群起而争之 , 以得者为胜 。 每有此队之人将得 , 而彼队之人蹴之令远 , 喧笑驰逐 , 以便捷遒敢为能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