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与训练(2)孟子的论证方法
孟子的论证方法 如果一道数学题是自己简单会做的 , 那么做出来以后 , 可以确认过程是严密的、结论是正确的 , 无论老师看你多么的不顺眼 , 也不能判定你的证明是错的 。 相反的 , 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论证一个观点(如勤劳、勇气、坚持等) , 则很难有这样的底气 , 论证的过程和结果经常连自己都觉得软弱无力 , 更难以令他人信服 。 于是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运用论证方法不够娴熟 , 对论题的理解不够深刻 。 实际上 , 如果去看看经典范文或者历史上的名篇 , 你可能会发现 , 这些议论文似乎也没有如同证明一个数学题一样达到完全确凿无疑的证明效果 。 同为儒家大师 , 孟子说性善论 , 荀子说性恶论 , 好像说的都有道理 , 但是没有达到确凿无疑的程度 。 简单来说 , 人们总是误认为论证就是证明(一些逻辑学家也犯这个错误) 。 必须注意 , 论证不等于证明 。 价值观的论证在于说服 , 科学的证明在于真伪 。 如果认识不到两者的巨大差别 , 写作议论文容易陷入无力挣扎的困境 。 价值观无法证明真伪 , 但可以采用其他论证方法想说服他人 , 若运用的恰当娴熟 , 是可以达到很好的说服效果的 。 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清晰形象表达观点使人更好的理解;二是使人认为观点符合自己的利益或价值观 。 各种花样繁多的论证方法就是基于此原理 。 常见的论证方法多达十几种 , 典型的如举例论证、引言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 孟子以论证方法的精妙写就气势磅礴、强劲充沛的文章 , 百家争鸣时期罕有对手 ,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也有很大影响 。 性善论是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费了大量的口舌、笔墨去论述、去说服人们 , 让人相信并接受性善论的命题 。 孟子认为这还不够 , 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 于是提出善端说 。 孟子是个聪明人 , 他知道无法完美地论证人性的纯善 , 毕竟战乱时期很多恶行的存在 。 所以他特意用了“善端”这个词 , “端”就是开始的意思 。 人有善的萌芽 , 要做到纯善 , 就要“扩而充之” , 如果丢掉了善端 , 你就可能走向善的反面 。 孟子具体的举例论证善端的存在 。 他说 , 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去了 , 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 , 这种心理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 恻隐之心不是为了任何功利目的 , 而完全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 这就是天生的善性的体现 。 因为在那一瞬间 , 你不会想那么多 , 要和孩子父母攀交情 , 要在社会上博取声名 , 更不是讨厌孩子的哭声 。 由此 , 孟子进一步指出人与禽兽之间的区别——没有同情心、羞耻心、谦让心、是非心 , 根本就不是人 。 所以 , 这四种善端是人区别于禽兽的依据 。 孟子十分贴切地将人性的四种善端与四种道德价值联系在一起 。 后又运用比喻论证 , 把人的四种善端看做人的四肢 , 须臾不可分离 , 无需怀疑和证明 。 为了进一步增强说服力 , 孟子用类比推理法继续他的论证 , 从同类的属性相同的角度 , 论证人心都是一样的 。 因为天下的鞋子是一样的 , 你不会把它编成筐;人们对美食、音乐、美色等感觉也是一样的 , 从而说明人心相同 。 既然人心是一样的 , 理也是一样的 , 那说明善端是人所固有的 。 凡人的心和圣人的心是一样的 ,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 , 是因为他们比凡人人率先体验、扩充了自己的善心而已 。 仅仅从文章本身出发 , 孟子的论证是很有说服力的 , 说的差点连我都相信了 。 但是有人不服气 , 当时有一个人叫做告子 , 他主张人性无善恶 , 善恶出于后天的影响 。 他说:“人性好比湍急的水 , 在东边开个口就往东流 , 在西边开个口就往西流 。 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善 , 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 。 ”孟子反驳说:“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的 , 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不管你再哪边开个口子 , 水总是往下流的 。 人性的善 , 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 , 是必然的 , 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 至于偶尔会出现人性不善的现象 , 也是形势逼迫所致 , 就像拿个桶往上泼水 , 水也会往上流 , 但这是形势索迫 , 而非水的天性可以往上流 。 ”告子大败 。 总体而言 , 孟子的文章气势充沛 , 感情强烈 , 生动活泼 , 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 , 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 尤其擅长比喻或类比论证 , 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 如《鱼我所欲也》开篇用了比喻论证 , 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 , 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 , 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 其他论证方法也多有运用 , 如《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中的举例论证 , 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 。 这是日常议论文中最喜欢的论证方法 。 孟子的对比论证稍显单薄些 , 主要是因为对比论证是比较权衡利益关系 , 而儒家提倡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 因此不做细致的利害对比 。 法家或纵横家则擅长权衡利益的对比 , 如李斯的《谏逐客书》 。 这篇文章通篇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 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 , 反面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 , 厉害并举 , 两相对照 , 是非昭晰 , 因而使文章论辩有力 , 明确地表达出李斯对逐客的清醒认识并有力地劝阻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 秦王也因此收回了逐客的命令 。 需要再强调的是 , 议论文对价值观的论证不求真伪 , 而求说服 。 理解了议论文的论证原理 , 那么对各种论证方法能够了然于心也能够运用自如了 。
推荐阅读
- 【广西新闻频道】训练秒变实战!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成功救援轻生男子
- #海军#海军:全要素攻防训练提升单舰整体作战能力
- 「中国新闻网」武警贵州总队机动支队特战队员开展训练
- 科研攻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超过10项科研攻关成果已被纳入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救治
- 「经济社会发展」两部门启动
-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杭州的“太阳马戏”还能看吗?最新消息:演员们训练没有停,正为复演做准备
- 糖尿病@中国糖尿病患者过亿 专家析降糖药临床应用困境
- [海军]海军某护卫舰编队展开实弹射击训练
- 「河南新安」河南新安:实弹训练不言累,厉兵秣马惩犯罪
- 『空军』空军教-10飞行学员进入夜航训练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