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开始尝到舆论监督凋零的恶果!( 三 )

很多地方开始尝到舆论监督凋零的恶果!

三 舆论失压下 , 舆情回应能力的退化我曾经写过一篇评论 , 批评某地是“一个没有新闻的城市” 。 ——据说后来当地一个领导很不满地说:我们怎么可能没有新闻呢?我们只是没有负面新闻 , 而多是正面新闻 。 怎么可能呢?正和负是相对存在的 , 你能找到一张只有正面没有反面的纸吗?我说的“没有新闻” , 当然不是指报纸上没有报道 , 而是指没有舆论监督类的新闻 。 没有新闻 , 权力和治理缺乏舆论监督的“修理” , 一个地方的社会生态和官场生态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 没有新闻的地方 , 尤其是官员 , 一定缺乏面对媒体和公众诉求时的回应能力 。 对于官员与媒体的关系 , 著名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先生有个很妙的比喻 , 他说官媒关系就好像合作开一辆车 , 官方是踩刹车的 , 媒体是踩油门的 。 车要稳稳往前开 , 需要刹车和油门的精妙配合 , 媒体通过曝光推动问题的治理 , 官方通过回应避免舆情爆炸 , 就是刹车的功能 。 没有新闻 , 缺乏舆论监督的推动 , 一个地方平常死气沉沉 , 一旦出事 , 往往是爆炸式 。 而官方由于平常缺乏舆论监督的“修理” , 舆情面对往往呈现出“不敢说、不会说、不愿说”的傻白甜状态 。 说实话 , 如果我们的官员在日常没有面对一个真实的媒介环境 , 给他们营造了一种“出事反正会有上边给擦屁股”的预期 , 没有日常舆论监督的压力 , 回应公众的能力会越来越退化 , 这是课堂上那些所谓的“模拟演练”无法补救的 。 没有一般性的舆论监督报道的磨练 , 有些官员对舆情的心理阈值极低 , 一点小事也会如临大敌 , 一点小批评也会恼羞成怒 , 过度的“应对”只会刺激更强烈的反应 , 小事“应对”成大事 。

很多地方开始尝到舆论监督凋零的恶果!

四 马屁体下形成对已对人的战略性误判

前段时间上上下下反思了这两年盛行的吓尿体哭晕体 , 这些浮夸的文风不仅形成了舆论场上的膨胀 , 传播了浮躁、盲从和自大 , 更大的恶果是 , 造成了我们对自己、对他国的战略性误判 。

整天被那些文章熏 , 眼中都是这厉害了那厉害了 , 美国人每天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起码尿10多次 , 欧洲人动不动就为中国的成就震惊流泪 , 印度日本动不动就跪就晕 。 ——眼中都是这些浮夸风式的放卫星 , 都是各种马屁精的表白 , 久而久之 , 正像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所言 , 忽悠了自己 , 忽悠了领导 。 ――反正别人是忽悠不了的 。 整天熏在这些文章里 , 能理性吗?能冷静吗?能客观看待自己吗?如此扭曲了世界扭曲了自己 , 能有一个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吗?

整天活在这种文章中 , 越来越走向心灵的封闭 , 误判了别人 , 觉得别人都是纸糊的 , 害怕中国 , 动不动就跪 。 误判了自己 , 觉得自己是老大 , 能主宰世界了 。 ――可真相并非如此 , 没有对真相的揭示 , 没有让人冷静的凉水 , 都是让人狂躁的鸡汤 , 真打起来 , 不知己知彼 , 怎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

舆论需要平衡 , 信息应该尽可能地充分 , 不能失真 。 假如舆论场上多是那种吓尿体、马屁体、自拍美颜体 , 没有正常舆论监督的平衡 , 没有批评报道 , 传播就会形成扭曲的哈哈镜效果 , 失去了通过媒体客观报道塑造理性价值观和健康世界观的框架功能 。

很多地方开始尝到舆论监督凋零的恶果!。还有 , 舆论监督的凋零 , 也使当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危机 , 很多新闻在传统媒体上看不到 , 人们只会进一步抛弃媒体 , 塔西陀陷阱进一步加深 。

舆论监督凋零 , 理性的负责任的报道跟不上 , 而碎片化的网络表达又呈爆炸之势 , 自媒体太多 , 调查采访人员太少 , 事实报道跟不上 , 事实缺席下情绪爆炸 。

舆论监督凋零 , 没有日常舆论监督报道的脱敏 , 很多问题都会“敏感化” 。 ――脱敏是最好的舆情减压方式 , 而缺乏日常脱敏 , 寄望突发事件的舆情压力下去脱敏 , 很难做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