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看你发在朋友圈的聊天记录

“爱和希望总是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 ”当城市病倒时 , 我们互帮互助 , 共克时艰 , 这场仗才更有信心能扛过去 。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 , 每天更新 。 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 , 让人开启“超长待机”模式 , 通过一块“屏幕”来窥探外面的世界 。 朋友圈 , 成了一个大杂烩 。 有人百无聊赖 , 挑战“最短时间内数最多的葡萄干”; 有人把朋友圈当成厨艺展示柜 , 贡献了一道道“黑暗料理” 。 还有一些人的朋友圈 , 格外地刺痛泪腺:寥寥数字 , 却让人不敢轻易点开 。 1 那些在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的人 , 我们习惯称他们为“超级英雄” 。 可脱下白大褂、摘下口罩 , 他们不过是牵挂孩子的父母、喜欢撒娇的孩子、以及渴望爱人怀抱的普通人 。 △ 1月29日 , 解放军总医院护士季素敏 , 申请进入重症隔离病房救治患者 。 离开前 , 她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宝宝的照片 。 只言片语之间 , 充满了作为母亲的不舍 。 吃母乳的宝宝望着妈妈 , 还不知道她马上要离开自己 , 奔赴战场 。 宝宝你放心 , 等妈妈战胜了病毒 , 一定回到你身边 , 守护你平安长大 。

我不敢看你发在朋友圈的聊天记录

△ 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医生杨倩 , 发过一条朋友圈 。 1月22日那天 , 同为本院医生的丈夫 , 因低烧被要求回家休息 。 打完退烧针 , 丈夫跑过来给妻子送中饭 , 忘记带门禁卡 。 按了一声门铃 , 碰巧杨倩去开门 。 丈夫盯着眼前裹着防护服的医生说:我是本院的 。 杨倩回答:我知道 。 丈夫又说:我是来给我老婆送饭的 。 杨倩终于忍不住了:我就是你老婆 。 啼笑皆非的故事 , 却让网友笑着笑着就哭了 。 要是没有病毒 , 怎么会穿上厚重的防护服 , 让最爱的人都认不出自己? 希望疫情赶快结束 , 他们可以摘下口罩 , 尽情相拥 。

我不敢看你发在朋友圈的聊天记录

△ 一位90后在微信写下朋友圈 。 “2008年汶川地震 , 老爸去四川 , 那时候我还小 , 不知道怎么表达担心 , 只知道四川热 , 在老爸的裤兜里放了一盒清凉油 。 ” 时隔12年 , 新冠肺炎 。 她的妈妈即将前往一线 , 给她发了一张自拍 , 告诉她 , 老妈要上战场了 。

我不敢看你发在朋友圈的聊天记录

看着妈妈的样子 , 她担心地嘱咐 , 任何时候都不要摘掉护目镜和口罩 。 纵然不放心 , 她只能为妈妈默默祈祷 , 一定平安归来 。 这些逆行者们 , 因为有人需要他们 , 所以冲在了一线 。 像在黑暗中发出光热 , 给人温暖 , 让我们心中充满力量和希望 。 2 截至目前 , 2万名医护 , 组成了200多支医疗队 , 奔赴武汉 。 “以一身白衣 , 舍一己安危 , 守一方平安 。 ” 这是他们冲在最前面的口号 。 △ 武汉肺科医院检验科 , 陈医生还在忙碌着 。 他负责患者的核酸检测 。 每一个检测结果背后 , 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心 。 从标本处理、到核酸提取扩增、再到检测结果 , 需要六个小时 。 实验室里一天会进行两批次检测 。 这意味着 , 他需要不间断地工作12个小时 。 手闷在不透气的橡胶手套里 , 长满了红斑 。 “很累 , 但我不能退缩 。 ” 因为外面还有无数个病人 , 在心急如焚地等待结果 。

我不敢看你发在朋友圈的聊天记录

△ 2月14日的上午 , 几位病人来到专门的检测区域 , 准备做CT检查 。 说好来接他们的医生 , 却不见踪影 。 通宵做了26个CT的张锐 , 在等待病人到来的几分钟里 , 坐在地上睡着了 。 连轴转的工作 , 让他几乎沾墙就可以入睡 。 短暂地歇息过后 , 他又投入了工作 。 能多挽救一个病人 , 对于他来讲 , 就是最大的欣慰 。

我不敢看你发在朋友圈的聊天记录

△ 疲惫、辛苦 , 一线工作人员的艰辛我们难以想象 。 他们每一个人 , 肩上都担着责任和信念 。 金银潭的一位医生 , 在谈到同事时突然落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