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年夜饭:从来没有这么简单,从来没有这么重要

武汉的年夜饭:从来没有这么简单 , 从来没有这么重要

武汉的年夜饭:从来没有这么简单,从来没有这么重要

今年的除夕夜 , 对武汉人民 , 甚至全国人民来说都很特别 。 /《饮食男女》 昨天 , 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 问武汉朋友怎么吃年夜饭 , 所有的回复都是:取消了全部的年夜饭和聚会 。 除夕夜的前一天 , 早上十点多 , 大姑妈在家庭微信群发来了消息:“取消年夜饭 , 还请谅解 。 ” 这个决定有些晚 , 但也算及时 。 那时 , 武汉已正式实行“封城” , 全城的公共交通停摆 , 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已经关闭 。 在这之前 , 我身边很多武汉的朋友 , 并不太重视这次疫情 。 朋友圈里 , 能看到很多他们的自嘲段子 , “全世界都以为武汉出事了 , 只有武汉人在想着今晚去哪玩 。 ” 这背后 , 除了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 也因为打破了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疫情持续了二十多天 , 却突然失去了控制 。

武汉的年夜饭:从来没有这么简单,从来没有这么重要

武汉“封城”之后的空荡街道 。 /@林晨同学Hearing 这个结果 , 出乎了人的意料 。 特意从新加坡赶回武汉过年的堂妹 , 稍早嗅出了苗头 , 她的返程机票提早改签了一个礼拜 , 但还是没想到被滞留了 , 假期结束后 , 她会给学校写邮件说明情况 。 其实 , 学校早就关注这件事——半个月前 , 每个学生都填了一个问卷 , 学校要留档三个月内去过中国的人 。 很可惜 , 一场疫情的蔓延速度 , 很可能快过人们的警觉性 。 对此 , 普通人毫无准备 。 在周一 , 我告诉妈妈 , 今年不能回家了 , 会退掉回武汉的机票 。 妈妈有些不解 , 她问我:准备了很多你爱吃的东西 , 新年怎么能不回家呢? 那天之前 , 在汉口的百步亭小区 , 举办了4万多人的万家宴 。 我也在家族群里 , 乐观地向大家表示:“出于安全考虑 , 我这次不回家过年 。 主要是机场、高铁站 , 封闭性空间有感染风险 。 市区里应该没什么事情 。 ” 我们家住在武昌 , 离华南海鲜市场隔着一个长江 。 每天 , 我都会追踪最新的新闻消息 , 但在几天前 , 我并不觉得家里会有危险 。 直到昨天 , 我才知道家里的口罩不到十个 。 因为爷爷在去年过世 , 虽然取消了年夜饭 , 但父亲执意要如期在家举办上香仪式 。

武汉的年夜饭:从来没有这么简单,从来没有这么重要

年夜饭对中国人有极大的意义 。 /《饮食男女》 今天除夕夜后 , 按照习俗 , 家里的大门会打开 , 迎接登门上香的亲朋好友 。 在这种疫情的情况下 , 大部分人应该不会来 , 但很难意料谁会出现 。 父亲不太在乎眼下的疫情 , 他这几年酒桌上认识的朋友 , 过去的战友 , 很多和他一样固执己见 。 这个拜访不需要来前打电话 。 住在我家的堂姐 , 给我发微信:“你爸出门买糖去了 。 ” 妈妈和姐姐 , 意识到了一些危险 , 但又有些浑然不觉 。 她们还没有决定好 , 碰到没有戴口罩上香的访客 , 是否该拒绝对方登门? 今年 , 我家没有年夜饭 在武汉过年 , 我一直都觉得很冷清 。 我的妈妈不是本地人 , 爷爷也是异乡人 。 在1950年代 , 爷爷借用了同村人的身份、学历证 , 离开了原有在河北省的家庭 , 考进了武汉的国营工厂 。 我至今都不知道他真实的名字 , 以及准确的年龄 。 去年五月 , 他因病过世 , 实际年龄九十多岁 。 我历来只吃一顿年夜饭 , 和奶奶那边的亲戚——她和爷爷的三个儿子(包括我父亲) , 她的哥哥(我的爹爹) , 爹爹的两个女儿(我的姑妈) 。 另外 , 我有三个堂姐与堂妹 , 两个表姐 。 每年的农历二十八日 , 我爷爷生日那天 , 大家会一起吃年夜饭 。

武汉的年夜饭:从来没有这么简单,从来没有这么重要

家人给爷爷过生日 。 /赵景宜 小时候 , 六个小孩都围在小桌吃饭 。 十几年过去 , 我们都长大了 , 两个表姐结婚 , 亲人间的温情感觉变淡许多 。 父亲那一代 , 包括大姑妈 , 都是在纱厂工作的奶奶一手带大 , 她常告诫他们要相互扶持 , 他们长大后 , 大多去了武昌车辆厂上班 , 也共同度过了2000年后的下岗潮 。 在我们这一代 , 大家都有了不同的想法 , 不同的职业 , 亲人关系早就不热络了 。 奶奶去世后 , 兄弟们的走动也变少了 。 过去大家庭 , 很自然成了不同的小家庭 。 因此 , 过年大家一起吃次年夜饭 , 在表面上维持已经不在的亲密感 , 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 爷爷去世后的第一年 , 按照习俗 , 必须家人团聚 。 这原本也可能是我们聚在一起吃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 大家互相有了默契 , 不必勉强非要一起过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