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的年味 藏在这道种植历史悠久的“年菜”里( 二 )

作为惠山区本土当地特产之一的玉祁水芹,曾经是“玉祁三绝”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传统。当天,跟随采访人员一同到种植基地的玉祁街道蓉东村工作人员王晓庆提供的资料显示,玉祁水芹至今已经有约7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玉祁荣东村,并且辐射到周边的玉东村以及常州武进、江阴青阳等地。当地水芹还有一个典故:玉祁水芹曾被乾隆皇帝“翻过牌”。传说乾隆皇帝两次下江南时,都钦点玉祁水芹菜。鼎盛时期,以蓉东村为主的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再加上有大量的需求,一度成为当地种植户致富的支柱产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乡镇工业的兴起,种植水芹的人员逐渐减少,再加上种植水芹效益低、劳动强度大,仅有少数农户还在零星种植,玉祁水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10年,玉祁蓉东村组织农民成立水芹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产业化集约经营,以保护有着悠久种植史的玉祁水芹,满足百姓的需求。2013年,“玉祁水芹栽培技艺”成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芹好吃但难种。”与水芹打了多年交道的陈建平说,拔水芹只能靠人工采,元旦起他聘请了17个工人来帮忙。工人们穿上皮质雨裤、戴上皮手套下到水田里作业,另外还需要贴上暖宝宝才能在水里撑上一段时间,每人一天需更换5片暖宝宝,或者轮换作业,不然冷得吃不消。一季下来,暖宝宝的花费他都要贴上个两三千元。作为鲜嫩的蔬菜,上岸后的水芹马上被转移至不远处的房间内进行整理、装盒,发给客户。

陈建平表示,原有的工艺、生产模式不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出产量较低,而种植成本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一行当。

而在前寺舍,随着村里大力推广乡村旅游,水芹种植基地没有再增面积,“拔水芹”渐渐成为年轻村民和游客眼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周永贤表示,观看“拔水芹”成网红打卡地之一,也说明曾经的水芹种植在大家眼里渐行渐远。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已成不争的事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