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之守成
《资治通鉴》是帝王术 , 重在守成 。 守成就得琢磨如何廉政 , 于是这部帝王手册就给写成了鸡汤:“夫贤者 , 其德足以敦化正俗 , 其才足以整顿纲纪 , 其明足以烛微虑远 , 其强足以结仁固义 。 大则利天下 , 小则利一国 。 ” 或许司马光心里也明白谁也做不到以德利天下 , 可书只能这么写 。 他或许深知 , 在宋神宗的绝对权力下 , 查获量远低于腐败增量 , 因而唯一的反腐良策就是别承认有腐败 , 反正大宋媒体也能有效控制舆论别动不动就往腐败话题上扎堆 。 宋神宗自己想必也清楚 , 腐败这玩意相当于梅毒 , 分期: ——一期尚在肌肤 , 针石所及; ——二期在肠胃 , 亦能火齐所及; ——三期在骨髓 , 司命之所属 。 《资治通鉴》之前的所有历史都证明 , 事情一旦严重到能称之为腐败的地步 , 那就不如别承认有腐败 。 不承认 , 不展开 , 不讨论 , 这三不可谓处理那个时代绝对权力下腐败问题的唯一良策 。 这个三不原则 , 与八百年后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结论一致:危险往往发生于改良开始之后 。 难怪《资治通鉴》从未成功资过治 , 谁也未据此成功守过成 。 史上第一位可着这部大作走的宋神宗自己就落了个内外交困 , 最后兵败永乐城 , 年纪轻轻就忧郁而死 , 再没过两任就举朝衣冠南渡了 。 假如司马光同志能超越文学路子的局限 , 转而寻求建模论史 , 并且后世读者的文化程度也在中专之上 , 那如此写就的《资治通鉴》或许还能资一两代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