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晓春发表取代王贻芳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理论( 二 )

梅晓春发表取代王贻芳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理论

因此梅晓春和俞平得出的结论是 , 加速度不是带电粒子产生辐射的本质原因 , 相对论运动的不稳定性才是带电粒子产生辐射的真正原因 。 带电粒子的辐射实际上是一种应变反应 , 由此产生辐射阻尼力 , 帮助粒子调整运动轨道 。 就像火箭发动机喷射气体 , 帮助火箭调准姿态和运动轨道 。 梅晓春和俞平还指出 , 稳恒电流通过直线导体时 , 电阻会发热发光 , 其微观本质是韧致辐射 。 即电子接近晶格上的原子核时 , 原子核对其减速导致的辐射 。 文章详细讨论了产生韧致辐射的条件 , 证明韧致辐射的本质是相对论效应 。 即原子核随机热运动干扰了电子的轨道 , 使电子不得不通过辐射来使其运动可以继续 。 同时证明天线辐射的本质也是韧致辐射 , 天线末端的原子核使运动电子快速减速 , 导致电子辐射 。 由此可以统一地解释原子内绕核做加速运动的电子不辐射 , 以及导体内电阻热辐射的微观机制 , 它们都与电子在电磁场中相对论运动的稳定性有关 。 按照这种理解 , 带电粒子在同步回旋加速器运动时 , 主要由于磁场的不均匀性 , 以及其他的干扰因素 , 会使粒子偏离圆周运动轨道 , 形成所谓的轨道横向振荡 。 现有高能粒子同步回旋加速器采用各种扇形磁铁 , 比如直边扇形、螺旋扇形和分离扇形磁铁 , 产生的都是不均匀磁场 。 再比如电子被注入回旋加速器时 , 角度的偏差也会产生对圆形轨道的偏差 , 如此等等 。 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被加速粒子的束流轨道发生歧变 , 如图1中的波浪形轨道 。 这种轨道振荡是同步回旋加速器中带电粒子辐射的主要原因 。 当粒子的运动速度非常接近光速时 , 对轨道的微小偏离就可能使粒子的速度变成虚数或超过光速 。 粒子就不得不通过辐射来纠正运动状态 。 而在直线加速器和感应加速器中 , 电子的相对论运动是可能的 , 电子一般不需要辐射 。

梅晓春发表取代王贻芳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理论

实验已经证明 , 在同步回旋加速器的圆形储存环中 , 刚开始将粒子束注入时 , 由于横向运动 , 粒子是分布在整个环形轨道的截面上 , 并且出现强烈的同步辐射 。 随着同步辐射的减弱 , 横向振荡的幅度逐渐减小 , 粒子的运动轨道向中间的圆形轨道靠拢 , 变成稳定的圆周运动 。 粒子束在储存环中的横向面积不断减小 , 粒子束的亮度增加 。 当粒子束的截面减小到一定的程度后 , 就不再辐射 。 此后再次将粒子注入储存环 , 通过这种累计 , 使粒子束的密度大大提高 。 如果按照现有的辐射理论 , 带电粒子的辐射由加速度决定 , 粒子在储存环中横向振荡幅度减小 , 沿标准圆周运动后 , 由于向心加速度不变 , 则仍然要大量辐射 。 因此粒子的轨道仍然是不稳定的 , 最后都会与束流管壁碰撞而消失 , 带电粒子就不可能在束流管中稳定存在 , 或者说粒子不可能被储存 。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 同步回旋加速器的储存环能够储存粒子 , 这个事实恰恰说明 , 粒子在加速器中沿标准圆周运动时是不辐射的 。 因此只要消除干扰因素 , 使带电粒子在同步回旋加速器中的相对论轨道运动达到稳定 , 就有可能消除同步辐射 , 建造出低同步辐射甚至无同步辐射损耗的高能同步回旋加速器 。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 , 梅晓春和俞平提出这种新型同步回旋加速器的一个设计方案 。 根据电磁学理论 , 两条平行电流线的电流方向相同时会相互吸引 , 方向相反时会相互排斥 。 如图2所示 , 设两条电流线I1和l2的两端固定 , 电流方向相同则吸引(b) , 相反则排斥(a) 。

梅晓春发表取代王贻芳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理论

在图3中 , 两条电流线固定 , 电流方向和大小相等 。 在它们的中间有一个电子沿平行方向运动 , 可以看成电流Ie 。 如果电子的运动轨道偏离了中线 , 两条电流线I就对Ie形成合力 , 使它回到中线的平衡位置 。

梅晓春发表取代王贻芳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理论

按照以上原理 , 就可以对现有的中小型回旋加速器进行改造 , 使之变成低辐射损耗 , 甚至无辐射损耗的高能粒子回旋加速器 。 图4是这种同步回旋加速器粒子束流管的截面图 , 沿管壁圆周布置与管道壁平行的直流电流线 , 被加速的电子e在管道中心沿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运动 。 图5则是同步回旋加速器的平面俯视图 , 沿管道圆环的内外壁布置电流线 , 电流强度为I 。 在束流管中间位置上的被加速带电粒子流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电流线 , 被夹在两条电流线中间 , 电流强度为Ie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