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之:过年( 二 )
哭不能出声 , 只能流泪 。 因为和哥哥睡一个床 , 怕他知道 , 向父母报告 。 当然 , 为平衡 , 父母作主 , 要哥姐把某件好点的旧衣服让出来 。 新比旧好 , 有比无好 , 笑比哭好 。 记得小学初中高中 , 父母从来没有给我做过新衣服 。 1995年到长沙读大学 , 穿的还是哥哥的衣服 , 姐姐的裤子 。 大一二期 , 自己挣钱了 , 有点富余了 , 才咬牙花了两张老人头 , 圆了心底由来已久的新衣服梦 。 过年讲究“热闹”二字 。 再怎么拮据 , 在鞭炮上的投资上却不遗余力 。 尽管经济紧张 , 家家户户还是要省出老大一笔钱来买鞭炮 。 辞旧迎新嘛 , 都想借机除去陈年晦气 , 迎来新年好运 。 谁家鞭炮多 , 谁家鞭炮响亮 , 谁家的运气就好 。 从年饭开始 , 鞭炮就响个不停 , 直到第二天 , 一夜都无法入睡 。 除夕夜 , 鞭炮有两次放得最嚣张 , 一是吃年夜饭的时候 , 先祭祖 , 用鞭炮引领过世的祖先长辈入席 。 祭祖完毕 , 一家按长幼尊卑次序入座 , 年饭真正开始 。 第二次是在子夜十二点 , 那是最正经八百的辞旧迎新 。 放鞭炮的时间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 最好是十一点五十九分开始 , 让鞭炮声真正跨过零点这一刻 。 这次鞭炮叫“开门响” , 喻示着来年“开门红” 。 那时候 , 没有手表 , 准确时间很难掌握 。 即使有手表 , 也是劣质货 , 走不准 。 村上有两户人家有电视机 , 平时大家都聚在他们家看电视 , 但大年夜了 , 不好意思串门 , 只有侧耳谛听 。 鞭炮早就准备好了 , 放在门槛边上 。 有电视家的鞭炮声就是发令枪 。 他们家的一响 , 大家就争先恐后 。 谁家鞭炮放得越早 , 新年好运来得越快;谁家鞭炮放得越久 , 谁家好运越持久——这或许就是庄稼汉们不惜重金 , 在鞭炮投入的原因 。 但有个习俗 , 放完鞭炮 , 门要一直开着 , 不能全关上 , 灯要一直亮着 , 要有人不睡觉 。 这很累人 , 有些人家赶不了这个场 , 与平时一样睡觉 。 但“开门响”最好不要超过东方红 , 太阳升 。 所以 , 除夕那夜 , 一直有鞭炮响 , 此落彼起 。
家有小孩的 , 小孩守夜 , 大人睡觉 。 在零点到天亮这段时间 , 小孩就上别人家门口捡鞭炮 。 那些引芯燃到一半就熄灭了的鞭炮是我们的最爱 。 一夜下来 , 口袋里揣得满满的 。 那些鞭炮被我们玩出各种花样 , 给了童年无限乐趣 。 把鞭炮插在田边湿泥里 , 点燃后飞快跑开 , 炸得泥巴满天飞 , 溅得一身泥;在点燃引芯那一刻 , 把鞭炮用力抛上天空 , 炸得纸屑纷飞 , 宛若天女散花;把鞭炮点燃后扔进村口的池塘里 , 一声闷响 , 水花飞溅 , 惊得水下潜鱼跃出水面 , 落荒而逃;甚至也有把鞭炮塞进空了的墨水瓶里 , 鞭炮一响 , 瓶子开花——这种玩法很危险 , 是被父母禁止的 , 被父母看见了 , 免不了挨巴掌 , 即使父母过年不打小孩 , 挨骂却是难免的 。 从初一开始 , 大家忙着走亲戚 。 初一爷爷奶奶家 , 初二外公外婆家 , 初三姑姑舅舅家 。 每到一家 , 都是座上客 , 大人斯文喝酒 , 推杯换盏;小孩斯文扫地 , 狼吞虎咽 。 碰上富裕大方的亲戚 , 还能够得到鞭炮和压岁钱 , 让人如获至宝 。 现在年味淡了 , 每年也都回老家过年 , 但都是陪陪父母 , 吃个团圆饭 , 让自己彻底放松几天 。 不过 , 在那个时候 , 最容易触景生情 , 想起小时候过年的趣事 , 历历在目 , 难免心潮澎湃 , 听着那夜连绵不断的鞭炮声 , 一夜无眠 。
推荐阅读
- 『奶奶』撑不下去的时候,请看看这18组照片……
- 『长白县人民法院』"卖出去的东西如何要回来钱?"法律还你一个公道
- 「小新vo故事」都说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我们这里是回不去的老村内
- 『中国国际教育台』保姆三次盗走老人16万现金,追回不愿存银行,老人:我有的是钱
- 「生活报」全城鸣笛,行人止步,列车停驶!广州缅怀逝去的同胞
- 『红网』武陵区穿紫河街道举行悼念活动 致敬逝去的生命
- 「武汉」【战地日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张秀利 :我不会忘记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我已经把她当成第二个故乡
- 「人民网」亲友同事清明追思逝去的江苏战“疫”英雄:如你所愿,万物开始复苏
- 【浙江检察】写给战“疫”中远去的你:听, 捷报已经临近
- 「仲时慕远卿」鸣笛默哀,致敬死去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