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娘啊,学术还能这么搞
在2020年的开端 , 学术圈又被曝出新闻 。 事件的起源 , 是一篇2013年发表在学术期刊《冰川冻土》上的论文 , 作者徐中民在阐述以生态经济学为主题的论文里 , 用相当一部分篇幅列举了“导师”和“师娘”的事例 。 徐中民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导、冻土学家 , 但是论文里的用词和抒情的手法 , 让人对这篇论文的专业性产生了质疑 。 值得一提的是 , 官方资料显示 , 《冰川冻土》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 , 而它的主办单位分别是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后者就是徐中民所供职的单位 。 事情最新的进展是 , 《冰川冻土》决定对该文作出撤稿处理 , 但人们的疑问还在 。
逻辑体系从何而来?此次新闻事件的源头 , 来自微博账号@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发出的一篇匿名投稿 , “今天看到一篇特别有意思的文献 , 看完我整个人惊呆了……除了引言稍微有点学术概念 , 其他部分都是其院士导师和师母的光辉事迹和恩爱故事 , 然后各种人生感悟和赞美……”
引起争议的两篇文章 , 分别是徐中民以研究“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论述 , 均发表在2013年10月15日 。 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里作者简介一栏 , 显示徐中民“现主要从事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 , 证明这是其主要的研究领域 。 那么在这个学科背景下 , 又是如何关联导师与师娘的人格的呢? 文章引言部分建立了这种逻辑体系:“生态经济的研究还存在更大突破的契机 , 因为它对人这个要素关注不够 。 如果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宗教学中定义的意识形态与存在方式视为构成人的重要子要素 , 显然生态经济学的舞台会更大更宽广 。 ”
也就是说 , 作者认为对人的研究是在为生态经济学这门学科进行拓展和突破 , 接下来 , 他相当直白地开宗明义:“基于上面的考虑 , 将视角转到导师和师娘身上” 。 在这篇长度为25页的论文里 , 文章主题部分标题分为了“美与道”、“导师的崇高感”、“师娘的优美感”和“生活之美” 。 几乎有一半的篇幅重点阐述了导师和师娘的个人品质 , 以及他们的相处模式——其中还包括提炼两人相处理论的“和谐统一的天人之际图” 。
(《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里的“导师和师娘和谐统一的天人之际”图以及部分段落截图) 有网友还指出 , 论文的参考文献同样值得商榷 , 包括了康德的《论优美感和崇高感》还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 就此而言 , 文章大部分内容与“生态经济学”不能体现直接关联 。 以上 , 就是争议的主要由来 。 愤怒的 , 嘲讽的 , 震惊的皆有之 。 他们指向了一个疑问:导师的崇高与否 , 对自然科学有多少影响?有媒体采访到徐中民本人 , 他的“潜伏说”再激起一轮热议:自然科学家需要情感注入 , 热议文章表面看起来有点问题 , 但实际潜伏得非常深刻 , 对目前地理学沉溺于科学的预测未来是很大的补充 。 可是 , 让我们来看看另一篇文章 。 在《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里 , 徐中民的确建立起自己所研究的集成框架 , 但在文章里他仍然不断“旧事重提” , 将导师的经历作为主体 , 进行多番描述 。 可以说 , 这两篇加起来达35页的论文是用学术框架搭建的个人叙事体系 , 很难将其与学术研究进行挂钩 。
《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部分段落截图 知网数据还显示 , 这两篇文章分别有7次和6次的被引次数 。
推荐阅读
- 【杨力】为何我的股票被清仓了?
- 『杨树』“90后”“准90后”走向学术前台,长江特聘教授:好现象
- 『天涯看点历史号』传家宝被借走后意外丢失,老人按市场价索赔,专家:按我的估价
- 常州武进检察:“还没开学,我的4万元学费却被骗光了”警惕注销贷款账户诈骗
- 【都市快报】台金高速一女司机突然变道,致后车避让不及时,她却说:“后车应该避让我的”
- 「戴宗东」【一线抗疫群英谱】戴宗东:坚守航站楼是我的职责
- 『我掌管着我的青春』农村有句俗语“邻有三不比,亲有三不走”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
- 贵州都市报TB@大清早就有人跑到消防队求助:我的戒指要让我变“断指”了
- 『南阳日报梅溪视频』吉祥人寿把客户当亲人,主动寻找赔付依据——“没想到你们把我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
- 「最忆是巢州」忘不了我的老家柘皋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