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工乐学 要找到与企业的“共振点”

教育培训资源向职工开放 , 怎样打破“职工不参与、企业不投入”的僵局——

让职工乐学 要找到与企业的“共振点”


让职工乐学 要找到与企业的“共振点”

----让职工乐学 要找到与企业的“共振点”//----[ ]

  赵春青 画

  阅读提示

  “开设了这麽多课程 , 可职工究竟想要学什麽?”“职工有意愿 , 企业不支援 , 这个课要怎麽办下去?”教育培训资源向职工开放是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的重要路径 , 如何让职工乐意参与、企业愿意投入 , 关键在於将职业培训的全过程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相融合 。

  “你的程序重复调用没有意义 , 要重新修改刀谱 。 ”

  在集美工业学校先进位造中心的车床实训区 , 6台机床依次排开 , 12名学员正在接受岁末课程最後的考核 。 缪廷荣站在机床边 , 在老师沈永松的指导下 , 操作着复杂的编程台 。 他要把共计64个学时的课程所学 , 用来加工出一块巴掌大的铝件 。 作为一名有着5年经验的机械结构设计师 , 缪廷荣3个月前通过厦门市总工会官方微信“秒抢”到了“职工学堂”的培训机会 , 圆了他实现技能提升的心愿 。

  前不久 , 本报报道了厦门“职工学堂”开门办学 , 探索如何打造产业工人终身教育平台的案例 , 引发广大读者关注 。 教育培训资源向职工开放 , 怎样让职工乐意参与、企业愿意投入?记者日前再次走进“职工学堂” , 一探究竟 。

  寻求职业身份的认同

  “以前软体操作靠自学 , 一到实际操作就抓瞎 。 ”来自台湾胜堡村营造股份有限公司的BIM(建筑工程模型)工程师杨鸿坤在企业的推荐下 , 报名参加了厦门特房建工“职工学堂” , 立志当一个“专业科班”出身的BIM工程师 。 “课堂上除了学习软体基础知识 , 还会碰到不少工程案例 。 通过案例分析 , 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加速积累工程经验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