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胡适,住破烂小公寓,落魄到图书馆打小工

1949年 ,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国性洪涝雨洪 , 灾害特别严重的年份 。 也就在这一年 , 社会纷争尘埃落定 , 新社会改朔定鼎 。 由此 , 一批怀有不同理念的人物 , 各怀心肠 , 仓皇辞庙 , 挥别故土 , 最终归骨于海外 。

晚年胡适,住破烂小公寓,落魄到图书馆打小工

晚年胡适 。 郎静山摄 , 胡适题字并钤印 在这群人中 , 论文化人 , 最有名的 , 当属作为知识分子精神领袖的安徽绩溪胡适之 。 胡适一生 , 都属于很开挂的那类现代史人物 。 他位高望重 , 从27岁进北大当教授开始 , 就古道热肠助弱扶困 , 号称学界“头号老板” 。 可他离开大陆流亡美国那八九年 , 不要说帮助别人了 , 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 1949年 , 他58岁 。 他的父系祖辈似乎都不长命 , 其父胡传就只活了55岁 , 所以此时的胡适 , 似乎对生命随时终结、特别是家国纷忧早有准备 , 在文章与日记中屡屡谈及 。 而他对蒋氏王朝也失望透顶 , 所以一旦面临选择时 , 他决然左右都不靠、陆台都不留不去 。 那年4月6日 , 风萧萧中他从上海坐船 , 漂泊到了美国 。

晚年胡适,住破烂小公寓,落魄到图书馆打小工

新婚前后 这位前北大校长、前驻美大使 , 暂时卸掉了一身荣华 , 至此过起了自力更生大学领薪 , 完全寓公流民式的数年异国落魄生活 。 美国一呆 , 就是九年 。 住在纽约八十一街公寓大厦 。 他原信心满满地以为 , 可以出任哈佛大学一类的汉学教授 , 可那些洋学者们似乎不希望他去抢饭碗 , 暗中杯葛 。 所愿不遂 , 只好到普林斯顿大学应聘为一个小图书馆的馆长 , 年薪是五千二百美元 。 钱不算菲薄 , 可地位低 , 名为馆长 , 其实不过类似大学科系资料室的主管而已 。

晚年胡适,住破烂小公寓,落魄到图书馆打小工

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 就是这么一个小图书馆 , 到了1951年底 , 校方还嫌费钱 , 另请了位年薪只需三千五百美元的 , 技巧性地把他给解雇了 。 可以说 , 在美国近十年间 , 他内心很压抑 , 给友人赵元任的信中说“精神上十分痛苦” , 过去从来不用考虑的经济压力一下子也摆在眼前 。 那时的他 , 一家五口 , 分居四地:自己夫妇在美国 , 大儿子胡祖望远走泰国 , 儿媳曾淑昭在台北 , 小儿子淹留北平;此前虽然收入特高 , 但是花钱大手大脚 , 还经常资助别人 , 并没什么积蓄 , 夫妻俩又年老多病 , 经常要卧床 , 治病的费用支付都很苦难 。 当此时 , “小朋友”唐德刚在回忆中说 , “适之先生夫妇,年高多病,缚鸡无力,自然更是坐吃山空 。 他的经济情况与他的健康情况一样,显然已渐入绝境” 。 以往的佣人也请不起了 , 凡事都要自己动手 , 经常一人在家看书 , 水开忘记 , 导致浓烟满室 。

晚年胡适,住破烂小公寓,落魄到图书馆打小工

驻美期间为抗日花费巨大心力 后来 , 我读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对话录》、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及1948年以后的《胡适的日记》 , 很多大道理大事件都忘记了 , 唯有两件事感慨最深: 一件 , 他的老妻江冬秀吃不惯西餐 , 加上经济困难 , 就自制很多腊肉、梅菜干、咸鱼之类 , 在阳台上晾晒 , 有些味道 , 邻居啧有烦言 。 胡适心中不安 , 一次最盼着老妻外出看戏 , 把这些东西全扔了 。 还有一件 , 就是他从不带钱 , 带了也记不住 , 江冬秀就想了一个法子 , 每晚都给他领带内夹带个两美元 , 这样胡适每天上下班就可以买票了 , 胡适为此还很得意 , 青年学者唐德刚采访他 , 他还把这件事专程告诉他 , 呵呵大笑 。

晚年胡适,住破烂小公寓,落魄到图书馆打小工

这两件虽然都是晚年琐细小事 , 但是反倒更能看出很多东西来 。 比如 , 胡适为人的自觉和温和 , 是不论穷达 , 至老弥笃的 。 而他晚年生活的困窘 , 那领带上用来挤地铁的两美元 , 似乎也都是每天的暗示吧 。 事情的转机在1957年8月 , 彼时岛上的“中央研究院” , 换届投票选举,公推胡适出任新院长 。

晚年胡适,住破烂小公寓,落魄到图书馆打小工

蒋氏不好违背公意,没有驳回 。 而胡适在美 , 也确实生活艰难 , 加上思国心切 , 也有意回来 。 于是在1958年4月 , 他终于与前清华大学梅贻琦一起返台 。 他回来后 , 立即就任中研院院长 , 并长期兼任政府清闲部门的要职 。 他自知余生不多 , 而在台的那些知识分子和“旧部” , 也终于等来了他们的“精神领袖” , 双方一拍而和 , 准备大干一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