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文裕先生诞辰110周年( 四 )

▲张文裕与云南站工作人员合影

1961年到1964年 , 受我国政府委托 , 张文裕接替王淦昌担任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中国组组长 , 并领导一个联合研究组 。 研究内容包括高能中子在丙烷泡室中产生的各种基本粒子的产生截面、衰变和寿命 , 以及与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等 。 他们把当时已知的重子共振态归纳成核子激发态和超子激发态 , 提出了一个重子能级跃迁图 , 并对Λ°超子和核子散射过程进行了研究 。 当时这一类事例的数据很少 , 他们从100多万张丙烷泡室的照片中筛选出十几个Λ°和质子的弹性散射事例 , 给出了在平均动量2.7GeV/c下 , Λ°和质子弹性散射的总截面和角分布 。 这些成果都处于国际高能物理实验前沿水平 。

▲ 张文裕(前排正中)与在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的中国同事

四、大力倡导我国发展高能物理研究 , 建造高能加速器

“我尝尽了由于自己国家科学不发达 , 而到处受人歧视的苦头 。 正因为希望扭转科技界人心长期向外的现象 , 我才为发展我国的高能物理事业到处奔走 。 ”——引自张文裕自述

自1964年由苏联回国后 , 张文裕孜孜以求的就是要建立我国的高能物理实验基地 , 培养和形成我国的高能物理研究队伍 。 1972年9月初 , 张文裕与朱洪元、谢家麟等18位科学家写信给周恩来总理 , 反映自1956年起我国高能物理工作五起五落 , 发展方针一直未定 , “高能物理实验几乎是一片空白”的现状 , 提出必须发展高能物理以及建造高能加速器 , 以改变中国在此领域的落后面貌 。 建议抓紧开展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 , 并成立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不到两个星期 , 周总理亲笔给张文裕先生、朱光亚先生写了回信 , 指示“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 。 科学院必须把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 , 同时又要把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结合起来 。 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 , 应该成为科学院要抓的主要项目之一” 。

▲ 周总理亲笔给张文裕先生、朱光亚先生的回信

遵照周总理指示 , 高能物理研究由二机部划归中国科学院主管 。 同年年底 , 中国科学院召开了香山会议 , 就高能加速器的规划作了初步探讨 , 并于1973 年2月正式宣布 , 以原子能研究所一部为基础成立高能物理研究所 , 张文裕先生为第一任所长 , 直至1984年卸任 。

在此期间他领导开展了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建设方案的论证 , 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 , 如实向上级部门反映 。 由于高能加速器花钱多 , 遭到国内外一些人的反对 , 可他仍然耐心说服不同观点的人 , 向各级领导说明高能实验基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几经周折 , 中国高能物理界逐渐有了共识 , 认为2×2.2GeV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方案是一个理想方案 。 该方案在李政道先生的推动下 , 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支持 , 最终在1983年获得国家批准 。

他常对同事们说:“过去是因为在国内没有条件搞科学研究 , 我才到处流浪 。 作为一个中国人 , 我尝尽了由于自己国家科学不发达 , 而到处受人歧视的苦头 。 正因为希望扭转科技界人心长期向外的现象 , 我才为发展我国的高能物理事业到处奔走 。 ”这正是张文裕先生回国二十多年来呕心沥血、坚持不懈推动发展我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初心 。

1984年的国庆节前 , 也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即将开工建设的前夕 , 他撰文《我国高能物理三十五年的回顾》 , 总结了几点经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