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文裕先生诞辰110周年( 三 )

过去人们只知道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动形成原子 , 张文裕的实验发现μ子围绕原子核转动也可以形成原子 , 突破了卢瑟福-玻尔的原子模型 , 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 而后粒子物理学家发现μ子与电子性质极其相似 , 都归为轻子类(以后发现的τ粒子也属此类) 。

由于μ子比电子重207倍 , 因而其轨道只有电子轨道的207分之一 , 更接近原子核 , 因此用μ子作探针究核结构 , 成为更准确的手段 。 以此为契机 , 开辟了一个称之为μ子物理的新领域 。 毫无疑问 , 张文裕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 后来 , 物理学家在此领域上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 将μ子物理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μ子物理学 。

1977年 , 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休斯(V.W.Hughes)和物理学家吴健雄合著《μ子物理》一书 , 系统总结了μ子物理的成果 , 开篇就讲到“张文裕于1949年研究停止在云室金属箔中的宙线μ子时发现了μ子原子” , “他是观察到μ子原子产生γ射线的第一人” , 充分肯定了张文裕的开创性工作 。

1949年 , 张文裕依依不舍地离开普林斯顿转到普渡大学任职 。 在这里除了教学 , 他仍继续进行μ子原子的深入研究工作 。 此外 , 他还进行宇宙线的贯穿簇射及Λ°粒子的产生、衰变、寿命等性质的系统研究 , 获得了许多前沿的成果 。

三、回到新中国

“我是知道中国贫穷落后才回国的 。 ”——引自张文裕自述

1949年 , 新中国成立 , 张文裕得知消息 , 无比兴奋 , 很想回国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尽微薄之力 。 因夫人王承书临近分娩不能成行而深感遗憾 。 他联合旅美爱国学者积极筹备“全美中国科学家协会” , 后被选为该学会的执行主席 。 这些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注意 , 并开始对他的活动进行限制 , 对他回国的申请加以阻挠 。 他几次申请回国都未能成功 。 此时有人劝他加入美国国籍 , 他断然拒绝 。 台湾方面也派人来游说 , 他不为所动 。 他和夫人王承书返回祖国的决心没有改变 。 最终在中国政府的交涉及世界舆论的压力下 , 美国才不得不同意放行 。

1956年6月 , 张文裕夫妇带着六岁的儿子登上了开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 。 同船的还有郭永怀和夫人李佩 。 据李佩回忆 , 在邮轮启航前 , 几名联邦调查局的人来势汹汹 , 上船翻查张文裕夫妇的行李 。 结果一无所获 , 悻悻而去 。 其实张文裕早有准备 , 行前已将重要科研资料寄到国内 。

1956年10月 , 张文裕一家冲破重重阻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当他踏上祖国的土地 , 感慨万千 , 看到国内发生的变化 , 更使他激动不已 。 他感到科技人员的精神面貌变了 , 科学研究规模以及发展科学的决心使他动容 。

▲张文裕和夫人王承书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 王承书是核物理学家 , 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

回国后 , 张文裕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宇宙线室主任 , 领导宇宙线研究 。 此时已在云南落雪山建有小云室宇宙线观测站 , 他提出在云南高山站增建一套当时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大型云室(包括磁云室和多板云室)的建议 。 所里同意他的建议 , 并于1958年开工建设大云室 , 张文裕负责大云室的设计和建造 。 当时大云室所需大面积平面玻璃国内没有 , 必须从法国进口 。 可一时拿不到外汇指标 , 张文裕就用自己积攒的美元来购买 。 大云室组建成后 , 实验上选择了超高能广延簇射事例 , 观察到一个可能的大质量带电粒子事例 , 并开展了一系列宇宙线课题研究 , 获得了奇异粒子性质和高能核作用等成果 , 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宇宙线研究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