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闹鬼”( 二 )

酒鬼酒“闹鬼”

四年时间 , 酒鬼酒的总营收增长了4.5倍 , 净利润增长了8.5倍 。 然而就在酒鬼酒的业绩表现持续向好之时 , 又出现了第二次“闹鬼”事件 。 2012年11月19日 , 酒鬼酒被检测出塑化剂超标2.6倍 , 致使整个白酒行业爆发大地震 。 屋漏偏逢连夜雨 。 2013年 , 限制三公消费的政令再次引发行业恐慌 , 白酒行业首当其冲 。 在接连亏损两年后 , 2014年底 , 酒鬼酒控股股东华孚集团整体并入中粮集团 , 酒鬼酒也因此一并并入中粮集团旗下 。 2016年时 , 酒鬼酒管理层大调整 , 曾任中粮集团总经理的江国金出任酒鬼酒董事长 。 中粮集团入主后 , 开始聚焦品牌 , 并加大营销投入力度 , 酒鬼酒业绩也逐渐开始好转 。 2015年 , 酒鬼酒再次扭亏为盈 。 从2016年至2018年 , 酒鬼酒的总营收增速分别为8.92%、34.13%和35.1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2.60%、62.18%和26.45% 。 不难看出 , 自塑化剂超标风波后 , 酒鬼酒其实一直都在致力于品牌恢复 , 并且业绩表现也有了大幅提升 , 直到第三次“闹鬼”事件的出现 。 前路漫漫 虽然非法添加甜蜜素事件让酒鬼酒一度陷入舆论漩涡 , 但在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尚未发布抽样调查结果之前 , 招商证券、国金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纷纷表示依旧看好酒鬼酒 。 12月24日 , 招商证券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 中粮2016年入主酒鬼酒后 , 管控质量明显提升 , 本次事件短期对品牌有负面影响 , 但是长期影响不大 。 国信证券亦在研究报告中表示 , 在中粮的管理下公司的治理日趋完善 , 且公司之前遭遇塑化剂事件 , 公司内部已反思总结教训 。 此次事件确实对公司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 预计公司正常经营影响不大 , 短期将对公司股价乃至白酒板块造成压制 , 但中长期无忧白酒行业发展 。 酒鬼酒受到机构的热捧并非毫无依据 。 根据2015年至2018年年报 , 酒鬼酒的总营收分别为人民币6.01亿元、6.55亿元、8.78亿元和11.9亿元 , 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0.89亿元、1.09亿元、1.76亿元和2.23亿元 。 2019年三季度财报显示 , 酒鬼酒的总营收为人民币9.68亿元 , 同比增长27%;净利润为1.84亿元 , 同比增14.3% 。

酒鬼酒“闹鬼”

虽然业绩表现不俗 , 但酒鬼酒想要重现辉煌其实并不容易 。 根据2019年前三个季度的财报 , 酒鬼酒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净利率分别为20.99%、21.98%和10.01% , 呈现出下降趋势 。 横向对比一下 , 曾经被酒鬼酒甩在身后的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 , 第三季度的净利率分别为53.19%和30.2% 。 截至12月26日收盘 , 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的总市值分别为14259亿元和1182.49亿元 。 相比之下 , 酒鬼酒的总市值仅为119.31亿元 。 除了业绩和市值已远远落后于曾经的手下败将之外 , 酒鬼酒在品牌定位上也很难与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匹敌 。 目前 , 酒鬼酒主要拥有内参、酒鬼、湘泉三大系列 , 其中内参系列定位于高端 , 酒鬼系列定位于次高端 , 湘泉系列则定位于中低端 。 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情况是 , 酒鬼酒还处于冲击高端市场的培育期 , 而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等品牌已经是高端市场的代表品牌了 。 从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 整体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趋势 。 根据产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 , 中国高端白酒市场正渐渐走向寡头垄断 , 以600元以上作为分界线 , 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梦之蓝牢牢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 特别是茅台和五粮液这两大巨头就占去了80%到85%的高端市场 。 而剩下15%到20%的高端市场 , 则被梦之蓝、国窖1573、汾酒、古井贡酒等已上市的酒企和剑南春、郎酒等尚未上市且实力强劲的酒企瓜分 。 这也就意味着试图对标贵州茅台、冲击高端市场的酒鬼酒情况并不乐观 。 2019年3月 , 在全国春季糖酒会期间举办的酒鬼酒战略发布会上 , 酒鬼酒提出重回白酒第一阵营 , 并喊出“短期30亿、中期50亿、远期100亿”的销售目标 。 不过按照目前酒鬼酒的业绩增速和“闹鬼”的频率来看 , 这个梦想实现起来或许不太容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