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二 )

在云南红河做调研时 , 村里人告诉他本来有座石桥 , 因为下雨发大水冲走了 , 所以才有人造了这座竹桥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看似摇摇欲坠 , 简陋不堪的外形 , 却与如今桥梁建造最高超的技术无异 , 造桥的人跟竹子打了一辈子交道 , 用的工具也不过是曾经 最简易的木匠工具 , 所谓“潜龙在野”大抵不过如此吧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如果民间智慧能造成这样 , 那自己的学识又何尝不能创造“奇迹”呢 , 这是那时邵长专唯一想做的事 。 他回到学校便开始没日没夜的研究 , 世界三分之一的竹子都在中国 , 人们却总在和木材死磕 , 相比树木 , 它只要三五年便长好了 , 相比石材 , 它随处可见 , 更不用昂贵的运输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尽管这样 , 中国的竹子品种就有250多个 , 分布地区更是占了半个陆地 。 为了找出最合适的竹子 , 邵长专和团队花费了 整整五年时间 。 幸运的是 , 他们找到了毛竹 , 不仅在许多农村随处可见 , 更重要的是 , 随风恣意摇摆的毛竹 , 仅仅巴掌大的小竹筒 , 竟能承受15吨的重压 。 换言之 , 一辆装满渣土的八轮大货车 , 只需要四根巴掌大的竹子就能撑起来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除此之外 , 为了让竹子“长命” , 不被风蚀、虫蛀、水冲发霉 , 他们更是做了无数次试验 , 只为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 能够让它健康地活得更久一点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失败 , 他们手中的竹子 , 在经历过各种高温处理后 , 竟能毫无伤害地被使用至少20年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 中国建筑的传统结构 , 这群才二十多岁的学生 , 甚至跟着民间老师傅们 学习了半年的木工活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毛竹极易开裂 , 却在老师傅们灵巧的手艺下 , 让薄脆的竹子变得像木头一样坚实 。 因为老师傅们的经验 , 中国建筑美的精益求精展露无遗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就是这样一座小桥 , 不仅是中国跨度最大的农村竹桥 , 更成了现代建筑领域的奇迹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除了一心桥 , 邵长专和团队又在别处建了类似的竹桥 , 搭建的整个过程 , 他们都拉着当地工匠一起做 , 因为这样 , 工匠们又有了一门技能 。 比起建好桥 , 这才是他们最大的成就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在中国的两千多个县城里 , 还有无数村民把破败简陋的竹排当作桥 , 还有无数孩子冒着生命危险过河 , 至少还需要十万座这样的小桥 , 直到今天 , 他们依然在为此努力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而除了农村刚需的竹桥 , 他们还研究建造抗震的竹屋 , 虽不能大面积地代替钢筋水泥 , 但世间万物都有它最合适的位置 , 找对了 , 它就是最独特的存在 。

重庆一农村用716根竹子造桥,竟获建筑界“奥斯卡”

邵长专说 , “我们也只不过是 用技术的手段帮竹子实现它的价值 , 无论是技术还是材料 , 最终都是为使用它的人服务 。 ” 有了之前造桥造房的经验 , 他们连造1600平米的展馆都不在话下 。 5000根直径巴掌大的毛竹建成的圆竹拱 , 让北京世博园艺博览会的“竹之眼”展馆 , 成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竹结构展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