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科技特派员王衍成:二十八年坚守,只为茶花满山开( 三 )


「科技日报」科技特派员王衍成:二十八年坚守,只为茶花满山开

----「科技日报」科技特派员王衍成:二十八年坚守 , 只为茶花满山开//----

----「科技日报」科技特派员王衍成:二十八年坚守 , 只为茶花满山开//----

  这钱挣得很不容易 。 王衍成不仅为茶场量身配置设备 , 还提供后续技术支持 。

  茶叶加工都是晚上进行 , 尤其是清明节前后一段时间 , 各茶场通宵达旦、忙得热火朝天 。 如果设备出故障 , 茶农就会火急火燎地找王衍成求助 。 他的电话24小时开机 , 一晚上接好几个电话是常事 。

  此外 , 王衍成还提供善后服务 。 每年旺季过后 , 有的茶场可能剩一些茶叶没卖出去 。 为了帮助茶农保本 , 他将这些茶叶回收 , 开店销售 , 实在卖不掉的 , 只能烂在自己手里 。

  挣到钱 , 王衍成不忘初心 , 把钱砸回到茶叶上 。 2003年 , 他成为安康市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 。 2006年 , 他在双龙镇建起陕茶1号品种对比试验园 , 次年又建起陕茶1号示范园 。

  打造品牌

  一个地区的茶产业活了

  2019年11月初 , 采访人员来到位于双龙镇的陕茶1号繁育基地 , 看到一派繁荣景象 。 农民们一字排开 , 坐在田间拔茶苗 , 前来收购的客户 , 将成堆的茶苗装车运走 。

  面对采访人员的镜头 , 74岁的罗长珍停下手中的活 , 说了几句不过瘾 , 扯开嗓子唱起来 。 在此劳动的有不少空巢老人 , 以前生活主要靠子女在外打工补贴 , 如今自己成为专业技术工人 , 除了自家种茶卖茶 , 还可以到茶园拔草拔苗剪枝扦插 , 按小时计酬 , 一年能多挣好几千 。

  这让王衍成觉得付出得挺值 。

  培育新品种是个苦活 , 为了统计数据 , 一次要在地里蹲几小时 。 小到叶片的长、宽、形状、光泽度 , 大到茶树的长势、树形、树姿、分枝密度、成分含量等 , 一年下来有上万项数据要统计分析 。 这些事主要是王衍成自己做 , 年复一年地摸索 。

  2011年 , 陕茶1号被正式认定为省级良种 。 至此 , 王衍成累计投入选育费用上百万元 , 花费的时间精力无法计算 , 却还没有从中获得一分钱收益 。

  安康的茶产业 , 倒是因陕茶1号而活了起来 。 永安村村民王庆斌过去种玉米、油菜 , 仅够维持生活 , 种上了陕茶1号 , 2018年每亩地光剪枝就有近8000元收入 。


「科技日报」科技特派员王衍成:二十八年坚守,只为茶花满山开

----「科技日报」科技特派员王衍成:二十八年坚守 , 只为茶花满山开//----

----「科技日报」科技特派员王衍成:二十八年坚守 , 只为茶花满山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