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量地理(三):导演光影留春秋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管子》里说:“地者 , 万物之本原 , 诸生之根莞也 。 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 。 ”人们难以割断与地理环境的密切联系 。 就拿国庆档的电影三巨头来说 , 表面上是:“八方贺岁 , 金瓯无缺” 。 但一查籍贯方知:“京籍主厨 , 港人剥蒜” 。

三部国庆档电影共9位导演 , 京籍导演占了3人 , 香港导演占了2人 , 几乎是当下中国电影导演生态的一个微缩 。

中国流量地理(三):导演光影留春秋

图1/15

在内地电影票房前80名的榜单中 , 香港导演以13人稳坐头把交椅 , 环渤海地区(北京+山东+辽宁)以10人屈居亚军 , 长江的头尾(川渝+上海)以5人略胜它地 , 其余地区呈点状分布未成集群 。

当然 , 胡焕庸先生在84年前研究人口密度时 , 划出的“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的直线” , 依旧影响着今天的电影资源版图 。 榜单中 , 只有呼和浩特的乌尔善与锡林郭勒的苏伦(《超时空同居》)在“胡焕庸线”的西北面 , 其余的导演全在东南面 。

中国流量地理(三):导演光影留春秋

图2/15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 , 西北半壁文化积淀悠久与电影资源匮乏之悖 , 正不断重申着一个问题:华语电影产业发展的“胡焕庸线”该如何突破?除了“胡焕庸线” , 中国电影资源分布不均、城市集群化严重、中部地区塌陷的问题依旧严峻 。

跨文化传播理论认为 , 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决定了他如何看待世界 , 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 在华语电影版图中去考察地理因素 , 能为我们提供一条不同于时间一元性的单向度线性范式 。

黄河流域阳刚壮美 , 陕西籍的张艺谋和贾樟柯成为“电影地理”不可避论的存在;长江流域浪漫细腻 , 既有上游巴蜀地区的雍容自适 , 也有下游沪宁地区的海派精致;珠江流域的香港 , 既有内地的东方含蓄 , 也有外海的西方直白 。

在第七代导演久未获承认 , 第八代不知何时成型时 , 本期的“中国流量地理”不妨以票房论英雄 , 以地域为标尺 。

中国流量地理(三):导演光影留春秋

图3/15

林超贤、管虎、吴京、徐峥、田羽生(从左至右)

因为 , 导演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 更是生养他们的一方水土的见证 。

香港:南下与北上

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 上海影人“南下”香港不同 , 如今是香港影人的回巢“北上” 。 这个国庆档 , 就是李仁港和刘伟强两个港导的高光时刻 。 每当新锐题材出现 , 香港影人总是平衡各方口味的普适选择 。

90年代 , 对李仁港来说“最好也最坏” 。 他抓住了香港电影黄金岁月的尾巴 , 在这一时期展现头角 , 但同时也承受了没落的至暗时刻 。 他有了一个晋身武侠大师导演的势头 , 却缺少一个好时机 。

中国流量地理(三):导演光影留春秋

图4/15

李仁港

从第一部导演作品《94独臂刀情》到《锦衣卫》 , 李仁港用15年的时间在武侠江湖里书写自己的刀剑梦 。 其间 , 有过《阿虎》这样让刘德华留下佳话的电影 , 也有《见龙卸甲》这样争议性的古装大片 。

中国流量地理(三):导演光影留春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