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I》2天破2亿,《上海堡垒》票房不佳,流量电影并不存在( 七 )

事实上 ,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 , 真正意义上靠着“流量”大卖的电影 , 几乎不存在 。 编剧汪海林就曾指出 , 相比电视剧B端购买的特质 , 电影产业具备着很强烈C端直接购买的特征 , 而要说服能够足够支撑起票房的观众去购买 , 比用数据说服B端购买电视剧版权战线更长 , 而流量所拥有的粉丝数 , 对“流量明星”参演电影的票房支撑 , 实际上是有限的 。 中国电影越是脱离票补等野蛮生长时期的特定增长方式 , 就越能发现流量对票房驱动力的有限能量 。

事实也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 中国影史票房前三的《战狼II》、《哪吒之魔童降世》、《流量地球》均不是“流量电影” , 它们成功的过程 , 都是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前提下 , 通过激发足够广度的人群共鸣 , 一举达成口碑和商业的双面丰收 。 他们所抵达的票房高度 , 远远超过了“流量明星”所带来的想象空间 。

《诛仙I》2天破2亿,《上海堡垒》票房不佳,流量电影并不存在

图4/4

李沁、肖战和孟美岐

如前文所说 , 流量可以成为电影获客的一种途径 , 进而成为电影发行时在渠道拓宽方面的组成部分 , 这是ROI之外 , “流量”概念能为电影做的最大的影响力所在 , 但当涉及到ROI时 , 其影响维度又将变得更加复杂 。

相比剧集和综艺 , 电影的C端用户选择成本更高 , 选择更加趋于谨慎 。 此时 , 如果将粉丝、流量作为主要依赖渠道 , 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限制 。

在这一层面上 , 所谓“流量电影”更接近于封闭的垂类 , 这既与商业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购买电影票”初衷不符 , 也与“流量”往往片酬较高、对成本制约较大的特点形成了悖论 。 《诛仙I》的成功 , 也并不是成为了“流量电影”的特例 , 与其说是“小成本流量电影”的路径探索 , 倒不如说是其对“渠道来源”形成准确认知后的准确打法的回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