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大红 追求历史还原“大唐盛世”

《长安十二时辰》大红 追求历史还原“大唐盛世”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长安十二时辰》大红 追求历史还原“大唐盛世”

李必(易烊千玺饰)头戴子午冠

2019年暑期档的电视剧市场 , 荣耀无疑属于《长安十二时辰》 。 相对成熟且网红的文学底本 , 扣人心弦的探案剧情 , 加之拥有海量粉丝的顶级流量小生主演 , 注定会有大量观众抱着电脑 , 和千玺弟弟一起梦回大唐 , 解救长安 。

而这部剧能够红透全网 , 一直引发话题与讨论的原因 , 更在于其作为一部历史背景的作品 , 对于“历史”本身的追求 。 说白了 , 也就是不差钱的服装、化装、道具(下文简称服化道)和更符合特定时空的台词设计 。 从长安城整体的市坊布局到贵人私苑的自雨亭 , 从李必簪尖冲前的子午冠到许鹤子夸张高耸的双环望仙髻 , 从街头售卖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到崔器一刻不离嘴的新鲜薄荷 , 从剧中每个人行的叉手礼到口中唱的“喏” , 必须承认 , 全剧都在非常用心且努力地架构一个更加符合历史事实的“大唐盛世” 。

从近些年的电视剧市场表现来观察 , 涉及历史题材或背景的电视剧 , 越来越重视历史时空的真实感与还原度 。 这一现象 , 其来有自 。 从《芈月传》中楚人的偏髻、贵妇的缂丝华服 , 到《延禧攻略》中满洲女子的“一耳三钳”、妃嫔贵妇胸前的十八子 , 总有一些电视剧 , 哪怕打着“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字幕 , 依然在文艺创作之余 , 孜孜矻矻地做着历史学的探究与考证 。 作为一个专业从事法制史研究的人 , 笔者对电视剧市场的这一潮流当然是感到万分欣喜——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媒体数位化的时代 , 不得不承认 , 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播 , 对于历史问题的廓清 , 乃至要引起大众对于历史的关注与兴趣 , 任我等学界中人一枝秃笔写尽春秋 , 有时候也不如一部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辐射力强 。 因此 , 当历史剧越来越追求历史感 , 这绝对是一个正向的趋势 。 往小了说 , 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往大了说 , 那是对民族过往的回望与传承 。 不知来 , 视诸往 , 我们民族与国家的点滴进步与发展 , 都必然是建立在自身所有的基础之上的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尊重基本史实 , 并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历史 , 本来就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 毕竟 , 曾几何时 , 那部同样是现象级的史诗巨作 , 还有至今想来让人扼腕的“我孝庄”这样的史学硬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