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加快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城市之“碧水城市”篇( 三 )

全面落实雨污分流迫在眉睫。去年我市首次系统性提出推进管网全覆盖,不仅要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还要把管网延伸到农村地区的各个行政村。今年市市政和园林局将继续重点推进控源截污工作,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将在河道整治中同步对入河雨水管网进行清通改造。“上海等城市正在加快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在上游雨水管加设过滤沉淀井,这样工地的泥沙、空气中的扬尘、汽车尾气的沉淀物就不会随着雨水进入管道,避免‘洗地水’直排污染河流。”市河长办相关人士介绍,我市也将推动建设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分子”来源是农业面源污染。市生态环境局污防处副处长杨志国在多年工作中发现,我市河流位于农村的国省考断面经常在秋冬季出现水质异常波动。他分析,每年秋冬季,涉水工程施工和临河鱼塘清塘换水搅起大量淤泥,氨氮含量极高。“秋冬季本来就是枯水期,此时大量泥浆水的排入,对水质影响很大。”据悉,去年我市已针对加强秋冬涉水工程施工、渔业生产等水污染防治工作出台了文件,今年还将对水产养殖划定禁养限养区。

畅流活水:疏通断头浜打开箱涵,盘活长江太湖两大水系

确保今年年底前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这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传出的信号。“市区41条河道全面‘消黑’,明确讲‘确保’,不说‘力争’,这表明我们已有足够把握。”徐劲坦言,3年多的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殊为不易,水体变黑变臭原因较为复杂,其中一个显见的重要因素是断头浜太多,41条河道中,断头浜有22条,占了一半多。

细究其因,是城市建设对水系的破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江南水乡的无锡早先河网密布,水路畅通,但在当年大规模的道桥建设中,较少考虑河道的相通,“比如,一条太湖大道造成众多南北河道不贯通;建清扬路后,大量东西向河道被阻断”。在“最无锡”的梁溪区,断头浜就达76条。

这个春节,贡湖大道近金城路东侧路旁的绿化带里出现了一条三四米宽的小河,这条100多米的新挖小河北连诸家桥浜明河段,南连芦村河。“历经9次清淤却9次返黑,短短200米长的诸家桥浜是梁溪区152条河道最难治的一条。在截污到位后,续明河、通水系,将让原本‘断头’的诸家桥浜从此‘活’起来。”梁溪区治水办工作人员说。

断头浜难治,箱涵、暗河更是“硬骨头”。近日,全市首个开箱涵战役在扬名街道潘步桥河整治工地打响,如果顺利的话,被埋20多年、长达千米的“地下河”将在今夏“重见天日”,而开挖箱涵的各类成本超过1亿元。“打开箱涵通明河的费用巨大,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的治河决心。”梁溪区住建局局长万建农表示,老城区已梳理出内含超过百米箱涵的河道近10条,今后将因地制宜实施“外科手术”,让更多“地下河”在阳光下流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