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加快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城市之“碧水城市”篇( 二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历经10多年“治太”,成效固然令人欣喜,但更应看到严峻的现状。相关监测数据同时显示,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改善趋缓,部分指标出现波动,水质根本性好转的“拐点”尚未到来。顾岗分析,破解太湖治理的“边际效应”,必须久久为功,一是做大环境容量的“分母”,二是缩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分子”。

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不懈做好根治污染、恢复生态系统的“加减乘除”法。“加”指增加环境容量,城市河道每5—8年可轮浚一次,探索太湖生态清淤聚泥成岛,提高河湖自净能力;“减”代表减少污染总量,通过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等系列举措压减污染因子;“乘”是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激发优化水生态的乘数效应;“除”指破除只顾各自利益,损害生态环境的陋习。

短板所在,也是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的潜力所在。采访中得知,今年全市“治太”目标任务已排定,299个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项目总量、投资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4.5%、59.1%,主要任务就是“减污”,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污水处理厂的扩容提标。市市政和园林局排水管理处处长徐劲介绍,我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将按照省生态环境厅规定的“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实施提标改造,目前方案已编制结束,马山污水处理厂即将实施改造工程,并配建湿地进行涵养排放。待全市51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明年全部完工后,出厂水质将由一级A提升至准Ⅳ类,大幅削减对入河入湖的污染。

截污为本:严堵污水入河,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子”

河湖一体,治湖必先治河,只有河流清才有太湖美。全市国省考断面45个,密度全省最高,有161条河道纳入环境综合整治。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无锡流域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虽从2016年的37.8%提升到去年的64.4%,但在全省排名依然靠后;161条河道中水质优Ⅲ比例仅为34.8%,距离70%的目标尚差一半。

河流水环境治理,什么是关键?在对多个部门的采访中,受访者一致把控源截污列为重中之重。“水环境治理关键在岸上。”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处长符智强直言,控源截污是治水工作的根本之策,也是最难之举。

截污,减的是污染物排放总量这个“分子”,其中不少是通过雨污混排进入河道的污水。据市河长办调研,部分地区控源截污不彻底,有的地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不到70%,部分截污设施运行不正常,雨污管网渗漏、混排现象较多,污水溢流入河现象屡见不鲜。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副处长薛路阳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段河道督查时拍摄的视频:一个雨天,大量黑色的污水从驳岸雨水管中涌入河道,场面触目惊心。据透露,就在上月进行的一次河长制工作暗访中,仍发现十几处点位存在雨污混排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