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不应将追星当作生活重心( 二 )

“我很不喜欢狂热的粉丝 , 有的人太过疯狂 , 把明星看得比亲人还重 , 对明星作出过分亲热的行为 。 有人觉得什么样的明星就会有什么样的粉丝 , 但我觉得粉丝的做法 , 反过来也会对偶像发展产生影响 。 ”温文说 。

赵航说 , 她身边有为了偶像付出许多时间和金钱的粉丝 , “我身边有个女生 , 特别喜欢一个男明星 , 天天在朋友圈刷屏 , 发和这个明星相关的东西 , 甚至称其为老公” 。

“从社会发展来看 , 粉丝经济现象很普遍 , 不仅我们国家有 , 美国、英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会有 , 关键是要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怎样更有效地规范 。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认为 , 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现象 , 是文创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 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不良现象 , “这其中有一些是违反伦常甚至违反法律的 , 影响到家庭的正常生活 , 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 对于青少年的父母来说 , 一味地打压可能不合适 , 这会导致孩子更大的逆反” 。

“追星打投(在粉丝圈里为明星定期打榜、投票——编者注)、参加线下活动 , 其实都挺正常的 , 只要别让自己陷进去、出现非常盲目的状态就好 。 ”赵航认为 , 追星也要有是非曲直的判断 , 不要有造假等行为 。

“追星的前提还是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 不然很容易在追星的过程中迷失自我 , 太过投入 , 给自己带来伤害 。 ”温文说 。

调查中 , 63.5%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可以把追星当作生活的调剂 , 但不能当作生活的重心 , 56.4%的受访青年认为喜欢追星的年轻人可以把优秀明星作为自己的榜样 , 不断提升自己 , 50.2%的受访青年认为粉丝应更多地关注、欣赏明星的作品 , 而非主要关注其私生活 。

魏鹏举认为 , 倡导理智追星 , 首先要承认社会发展需要偶像 , 需要认同 。 明星作为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源头 , 是有价值的 。 同时也要看到 , 我们崇拜的社会精英应该是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明星、偶像 。 “一方面要通过粉丝经济 , 给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变化 。 另一方面 , 从文创经济长远发展来看 , 要引导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创造性的杰出人物 。 从个人健康的角度来看 , 爱好应该是多元的 , 关注的明星也可以更多元一些 , 这样生活也可以更有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