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丨中国电影工业化路在何方?缺好制作人还缺国际眼光( 三 )

陈大明此前是一名导演 , 现在开始当老师 , 他说中国电影缺的是两种人才:一种是专业化人才;“因为大家都想去当导演 , 没有人做道具、灯光或是剧组的其他具体岗位 。 比如说我们最缺的是场记 , 几乎找不到合适的场记 , 但场记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岗位 。 我记得有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场记 , 他去带徒弟 , 现在徒弟收费高得不得了 。 ”还有一种是创作型制片人;真正的制片要了解故事、剧本 , 更多的是了解人物 。 我们缺真正的创作型制片人 , 有激情、懂剧本的制片人 。

张伟民则更有前瞻性的认为 , 中国市场需要培养的人才是理解科技的人 , 电影是科技驱动的行业 , 每一场电影革命背后都有科技的推动 ,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 , 还是4K、8K等的诞生 , 背后都是技术在推动 。 “我们要培养的高端综合性人才 , 如果一个人既不懂得5G会带来什么 , 也不知道人工智能是怎么回事 , 也没有听说过大数据、云计算 , 这样的人我觉得不太可能会适合新一代电影工业的需要 。 ”

一线丨中国电影工业化路在何方?缺好制作人还缺国际眼光

图4/4

美国电影协会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主持论坛

近几年 , 中国发行公司都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 但一直停留在影片海外播映版权上 。 讲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有在影片类型层面 , 近几年国际市场仅对中国功夫影片的认知度较高 。 虽然《流浪地球》的问世使得中国科幻片得到国际市场的一定程度认同 , 但本质上中国文化还未被国际真正认同 。 “我们需要学习好莱坞对世界市场的认知规律 , 将中国电影海外发行市场重点放在中国经济辐射的维度内 。 比如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南非、巴西 , 中国可以借此建立这些国家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