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不见的客人到海市蜃楼,他的电影都在爱与黑暗的边缘试探( 六 )

从看不见的客人到海市蜃楼,他的电影都在爱与黑暗的边缘试探

图18/56

事实上 , 修改的结果往往是重写 , “如果十个人都猜到了结局 , 你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剧本了 。 ”

每次有了一个新的点子 , Paulo首先构思的是影片前五分钟和最后五分钟的情节 , 然后再填充中间的部分 。

从看不见的客人到海市蜃楼,他的电影都在爱与黑暗的边缘试探

图19/56

电影《女尸谜案》(2012)

对于人物 , 他引用“九型人格”的理论(即以本能主导、思考主导和情感主导三个维度划分并自由排列组合 , 形成九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 在下笔前就捋清每一个主要角色的人格 , 之后的情节设计无论多复杂 , 都能遵循这一设定前行 , 避免“崩坏” 。

从看不见的客人到海市蜃楼,他的电影都在爱与黑暗的边缘试探

图20/56

电影《茱莉亚的眼睛》(2010)

他的灵感往往来自于真实的新闻故事 。 《海市蜃楼》中的部分情节来自他读到的一则谋杀案报道 , 一个巴塞罗那的男人杀了他的妻子 , 碎尸后装入手提箱投入大海 , 原因?不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