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运河之子,一路北上( 三 )

徐则臣:运河之子,一路北上

----徐则臣:运河之子 , 一路北上//----江苏龙网 http://www.jiangsulong.com //

多问了一句 , 从村子走入镇

《北上》的故事里 , 意大利人小波罗来中国寻找自己的弟弟 , 他从3月的南方大运河出发 , 溯流而上 , 一路向北 , 南北气候的时差使一行人度过了一场漫长的春日 。

徐则臣说 , “中国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 运河最高的地方跟最低的地方落差是40米 。 这个落差 , 放在两千公里中你不觉得 , 如果把它压缩一下 , 突然崛起一个40米 , 那就是悬崖峭壁啊 。 水要往低处流的 , 所以运河一路要不停地借步不同的水域 。 比如这个地方借太湖的 , 那个地方借洪泽湖的 。 运河不像长江黄河那样有自己的源头 , 它是人工河的 , 所以需要不断地向各个水域借水 。 ”

随一条运河缓缓北上 , 不仅会叹服于中国古人治水胜天的能力 , 这个过程可能更会让人洞见诸多华夏民族古往今来为人处事、运筹帷幄的生存智慧 。

徐则臣提及的运河“借水”这个问题 , 就会很自然就延展出中国古人对“势”的把握的要义——“虽有智慧 , 不如乘势” 。 《孙子兵法》有云 ,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 , 不责于人 , 故能择人而任势”;《唐李问对》亦言 , “善弈者 , 谋势;善谋者 , 顾全局” 。

说起来有点奇妙 , 徐则臣人生的求知追索之路 , 似乎与大运河一路“乘势”北上 , 有着某种相似的命运“暗合” 。

祖辈生活于苏北农村的徐则臣 , 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 便显“老成持重” , 他的爷爷出身旧时私塾 , 做过小学校长 , 离休后在家 , 多年写对联补贴家用 , 97岁仙逝 。 “我上大学时 , 就有同学叫我‘老徐’ , 现在很多朋友还叫我‘老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