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豆酱只能是宝泉味( 二 )

1973年 , 宝泉豆酱从炊事班移师到了食品厂 。 从那时起 , 宝泉豆酱前后共有7任厂长进行接力交棒 , 一步一步将宝泉的酱文化进行传承和完善 。

就像好的红酒 , 除了酿酒师 , 还需要有品酒师这样的伯乐 , 才能将品牌发扬光大 。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家家酿酱 , 成为传统 。 3500名国民党官兵的到来 , 丰富了宝泉豆酱的口感 。

他们有一部分是品尝过各种山珍海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 其中500人是远征军 , 味蕾敏感而挑剔 , 是他们将东北地产豆酱的味道进行了五湖四海式多元组合和优化 。

宝泉豆酱的酿造工艺 , 后来又得到了王震摩下屯垦戍边官兵和5000名知青的严苛味蕾检验 , 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

1990年 , 农垦总局局长刘文举到宝泉岭 , 告诉当地领导“你们这里有一个好产业 , 就是大豆酱” 。 1992年他再次过问 , 表示总局可以给钱创办企业 。 1994年总局给了600万 , 三年后建成了5000吨的宝泉豆酱厂 。

1998年 , 宝泉豆酱厂员工刘喜夫妇主动请缨到哈尔滨去卖酱 , 这是宝泉豆酱第一次走出宝泉岭 。 两人推着小车走街串巷 , 第一年卖了不到10万元 , 第二年20多万元 , 第三年超过50万元 , 第四年翻了几翻 , 最终一年卖了600万元 , 哈尔滨日报以《小推车推出大市场》为题进行报道 , 为宝泉豆酱“一炮而红”点赞 。

由于食材地道传统、酿造工艺精湛、口感细腻饱满 , 宝泉豆酱迅速把辽宁出产的大市桥、营业酱彻底打出哈尔滨市场 。 因为吃过宝泉豆酱的人 , 再也不愿意吃辽宁的酱 , 宝泉豆酱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市场 。

王立泉是在宝泉岭长大的孩子 , 毕业于宝泉岭高级中学 , 这里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北大和清华 , 1997年就考了4个北大、2个清华 。 他一直梦想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宝酱豆酱的味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