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工地上演“抢人大战”( 六 )

用工制度落后引不来青壮年

20年前 , 张勇30岁 , 正值壮年 , 身边的农民工大多也是这个年龄;今年 , 张勇50岁 , 他发现手底下的农民工也是50岁上下 。 “20年过去了 , 干这活的还是我们这代人 。 ”让他更担心的是 , 如果这代人“退休” , 建筑行业是否就“后继无人”了 。 陈华也发现 , 一个20人的班组里 , 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工人 , 30岁的工人顶多只有一两个 。

眼下 , 工程领域里也正费尽心思寻找可以替代人力的技术 。 十几公里外的石景山 , 玉景阳光项目正在建设房子主体结构 , 小陈是为数不多的“80后”工人 , 他的工作内容不再是过去的现场浇筑 , 而是和其他4位年轻的工友一起“拼装”楼房 。

这栋楼房的外墙板等都是在工厂预制的 , 再运到工地组装 , 被称为“装配式工艺” 。 此前两年 , 小陈专门到技术学校里学习装配式技术 。 在项目经理李峰看来 , 与混凝土现浇作业相比 , 装配式建筑作业工人减少了一半 , 但施工效率反而提升了至少一倍 。 “对于工人来说 , 这种工作更有含金量 , 收入也会更高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