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寿衣产业第一村”:给予生命最后的体面( 九 )

3月19日,刘绵海展示一款寿衣 。 采访人员黄海波 摄

当时寿衣款式流行清朝官服,从戏服到寿衣的区别也不大 。 但对于刚刚改革开放的北方农村来说,不光思想不够解放,如何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更没有开窍 。

说来也巧,一户村民的亲戚在天津服装老字号“瑞蚨祥”上班 。 利用这层关系,曹作义和另外三户村民一道,冒着搞封建迷信的风险,偷偷干起为“瑞蚨祥”加工寿衣的活计 。

“很快他们就忙不过来了 。 后来生产队也加入进来,成立了村办‘利民寿衣厂’ 。 再后来,村里人都来干还忙不过来,就放活给周围十里八乡的农民 。 ”曾参与管理过“利民寿衣厂”的村干部杜庆邦回忆 。 那时,曹作义是寿衣厂的副厂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