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巍巍大青山,铮铮铁骨汉 ——沔阳籍抗战英烈王贤光的故( 三 )

1938年5月14日 , 毛主席电示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及贺龙、关向应、肖克等 , 明确指出 , 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 。

两个月之内 , 党中央连发5份电报 , 对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指导原则、作战方针、部队组建、领导人选等指出明确要求 。

根据总司令的命令 , 八路军120师迅即组建大青山支队 , 决定派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及战地总会游击第四支队共2000余人 , 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支队 。 由358旅政治委员李井泉任大青山支队司令员 。 大青山支队也因此被称为“李支队” 。

358旅参谋长姚喆任支队参谋长 , 彭德大任支队政治部主任 。 这支部队中的绝大多数是长征前或长征中参加革命的老红军 , 有的还是1927年的老赤卫队员 , 是一支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具有丰富战斗经验和实战能力的部队 , 政治军事素质过硬 , 装备也相对先进 。

王贤光随四支队进军大青山 。

部队组建完成后 , 于1938年7月底 , 挺进大青山 , 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 他们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部署 , 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日军心脏 。

八路军王团长 , 威震大青山

1913年 , 王贤出生在沔阳的一个农民家庭 ,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 ,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在长征中 , 他作战勇敢 , 不怕牺牲 。 从陕北根据地来到大青山 , 深受四支队指战员的尊敬 。

他身材魁梧 , 浓眉大眼 , 经常骑一匹高头大马 , 穿行在丛岭、荒原 , 英气逼人 。 一顶狐皮大耳帽和一领白茬老羊皮大衣 , 如同古代穿戴金盔银甲的将军 , 更像一樽雕像 , 光彩照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