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展南极科考35年 取得哪些成绩?还要做什么?( 四 )

当李院生带领车队向南极内陆行进时 , 车队常常十几个小时连续行驶 。 将近1300公里的距离、海拔4100米的冰盖高原、500吨的建站物资、运力严重不足的车队以及极其有限的作业时间……这些就像一组天文数字一样压在内陆队心头 。 “那时开车久了 , 人甚至出现了幻觉 , 行驶在平坦的冰盖上 , 眼前却像有冰山撞过来一样 。 ”

抵达昆仑站后 , 队员们克服严重的低温和高原缺氧困难 , 抓紧时间拼命干活儿 ,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 , 全部时间都用在了作业上 , 打地基、安装钢结构、搭建筑模块等 , 在工程机械极度缺乏、仅靠卡特车自带吊车活动的条件下 , 争分夺秒地建站 。 当终于建好站、队伍撤离昆仑站时 , 李院生拿起对讲机让大家回望一下屹立在冰雪中的昆仑站 , 心里充满了激动和自豪:“看!这是我们中国人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亲手建成的科学考察站 。 ”

提起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的建站前期准备工作 , 第三十四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夏立民对登陆恩克斯堡岛印象深刻 。 他回忆 , 当时队员们被一块漂浮的海冰挡了去路 , 只好借助天然冰面作转运平台 , 将设备送上了岛 。 恩克斯堡岛人迹罕至、砾石遍布、场地坑洼 , 27名科考队员克服了低温、冻土、暴风、强紫外线、设备有限等困难 , 利用南极极昼光照的有利时机 , 争分夺秒 , 仅用25天就完成了原计划50天的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