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展南极科考35年 取得哪些成绩?还要做什么?( 三 )

南极科考 , 始终贯穿“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

铭刻在南极科考史上的 , 是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南极故事 。

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首次建长城站的艰辛 , 长城站首任南极越冬考察队队长颜其德依旧动情 。 由于卸运物资的条件有限 , 首次队必须抢建一座供小艇停靠、汽车能吊运物资的码头 。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 科考队员们毫不犹豫 , 纵身跃入冰冷的海水中 , 抡锤、扶钎、打桩……一组10个人冻坏了 , 就上岸休息片刻 , 另外10人立刻下水接替 。 晚上 , 队员们睡在充气帐篷里 , 每天12点之后收工 , 由于过度疲劳 , 他们往往是一躺下便睡着了 。

南极大陆98%地区被冰雪覆盖 , 内陆冰盖更被称为“生命禁区”“白色沙漠” 。 昆仑站所在区域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8.4摄氏度 , 是南极冰盖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 , 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 作为我国首任昆仑站站长的李院生 , 于2009年率领内陆队员进行昆仑站的建站工作 。 为了把500吨建站物资从雪龙船运到昆仑站 , 他们曾遭遇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海冰卸货刚刚开始 , 就有一辆雪地车压塌海冰掉入几百米深海中 , 开车的机械师差点葬身海底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