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镇青年”春节返乡的“一个桶”( 三 )

  柳佳清晰记得 , 上次春节返乡 , 他的65公斤级户外登山包愣是被母亲塞满了马铃薯粉、粉条子、粘豆包、水果、猪蹄子 , 到家後 , 登山包背部钢板弯曲变形 。 今年 , 他“学奸耍滑” , 只带了一个家里体量最小的登机箱 , 结果还是在母亲努力“塞货”和他抗争“卸货”的“拉锯战”下超了重 。

  “我们自己炸的肉圆好吃又放心”“自家晒的萝卜乾比你买的豆腐乳、榨菜好吃 , 不含防腐剂”“二姨奶家种的黄芽菜多带几颗 , 不打农药 , 还比大白菜好吃”“自己炒的小花生特别香”“还有我们自己包的包子、水饺、馄饨也带点吧 , 万一堵车呢 , 到家饿了就可以煮了吃……”於是 , 在声声叮嘱中 , 媒体工作的李海明不知不觉也带多了 , 一大包“家庭自制”跟着她从盐城滨海辗转到了南京 。

  从南通海安返回上海的青年黄晟 , 带了咸肉、咸鱼、腊肠、新鲜蔬菜、大米 。 从安徽淮北返回南京的刘颖 , 带了自制酱豆纳豆、“知了猴”(蝉蛹) , “‘知了猴’夏天才有 , 冬天冷冻收藏的好东西得带上” , 她的家人说 。 从吉林长春返回南京的李长春 , 带着家人预先准备好的东北旱黄瓜 , 让他随时有“家乡味道”可以解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