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龙网_原题是: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下面小题 。
一个世纪以来 , 研究非西方文化的西方人类学家 , 已经关注到亚洲、非洲等文化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了 。 其实 , 文化的历史性与社会性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得特别浓厚 。 过去人们认为 , 黄河流域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最早的土壤 。 然而 , 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代表了长江三角洲文化 , 已有7千多年的历史 , 太湖周围的良渚文化也有5千多年的历史 , 这些文化的特点是以农业为主 , 耕种已用犁 , 种的是稻谷 , 会纺织 。 这两个文化类型 ,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 是已定居了的乡土文化 。 可见 , 浓厚的乡土性 , 广泛存在于中国南北方辽阔的大地上 。
乡土社会的经济基础稳定 , 以农业为主 , 自给自足 , 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一套 , 所以延续了几千年 , 多少代人生活在稳定的历史继承性中 。 这种特殊的历史性 , 也表现在我们文化的精神方面 。 自孔子时代起 , 倡导人文关怀 , 不关心人死后的灵魂归属 , 而关心现世生活 。 这不是说 , 中国人不在“死活”之间寻找关联性 , 而是说 , 我们不像西方人那样把死人与活人分离开来 , 而试图在二者之间找到与现世生活有关的连续性.
中国文化的注重历史性 , 要从亲属制度说起 。 中国是一个看重祖宗和子孙的社会 , 个人是上下 , 前后联系的一环 。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 , 生命在时间和空间里有一段属于个人的份额 , 但它并非是个人性的 。 个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 , 但更重要的是三不朽 , 即立德、立功和立言 。 从一定意义上讲 , 人得以不朽 , 是因为他立德、立功、立言 , 从被社会承认、对社会做出贡献、对社会关注的问题做出自己的阐述 , 而得到超越人的生物体的生命 。
在中国文化中 , 文化在这个特殊意义上具有的历史性 , 又紧密地与文化的社会性相联系 。 人生在一个所谓的“社会结构”中 , 出生后要在社会中从幼年到成年 , 变成社会人 , 接受一套这个社会的文化内容 。 这个过程 , 是靠“学而时习之” , 靠模仿 , 对模仿不满足后 , 就要创造 , 个人的创造为社会接受后 , 变为集体的东西 , 就超越了个人 , 成为集体的和不朽的文化 。 在中国文化里 , 文化是流动和扩大的 , 有变化和创新 。 像“天人合一”一样 , 个人生物体——集体——共识(包括语言、意义、反应) , 即人——社会——文化 , 在中国文化里是重要的连续体 。 中国传统文化里强调一个重要的道理 , 即文化只是作为一个环节 , 本身要维持 , 也要创新 。 各人的生死是有先有后的 , 但活着的与死去的有共同的文化联系 。 个人在一生中的立德、立功、立言虽然是个人的 , 但却因出于个人作用而进入了文化体和社会体 , 成为非个人而且是不朽的 。 文化有自己的历史 , 本身有历史的继承性 , 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 体现在一般所说的“民族精神”上 。 强调历史 , 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关怀来实现文化的关怀 。 祖宗和子孙之间是一个文化流 , 人的繁殖指的不仅是生物体的繁殖 , 也是文化的继替 。
——(摘编自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在文化的精神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历史性 , 倡导人文关怀 , 不在“死活”之间寻找关联性 。
B.个人在成长过程中 , 需要接受社会的文化内容 , 对社会的文化内容进行模仿 , 这体现了文化的历史性 。
C.社会的文化内容 , 影响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 , 同时需要个人的创造来不断丰富和完善 。
D.文化也在不断创新 , 当个人不满足于对文化的模仿时就要创造 , 这些创造就都成为了集体文化中新的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