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8地先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4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结束公示,金湖县、宜兴市、苏州市吴中区、溧阳市、盐城市大丰区5地榜上有名,我省累计已有8地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居全国第一 。全域旅游这一概念已提出4年多,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算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其示范效应是如何体现的?
人有我有做提升,人无我有做示范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 。在省文旅厅三级调研员曹益民看来,那些让旅游走向文旅相融、串景成链、功能完善、产业协调的全域发展地区,无不是做到了“人有我有做提升,人无我有做示范” 。
金湖县在2017年以前没有一个4A级景区 。为了让旅游成为产业潜力“变现”的突破口,当地把全域旅游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向“点”要深度,打造爆款;向“线”要长度,串联资源;向“面”要广度,完成集散中心、导览标识等硬件配套……几年间构建起“一心一带一环、四区六镇十村”的全域旅游格局,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幅超20% 。
开发较早、文旅资源丰富的苏州市吴中区等地,则瞄准“唯一”“第一”,通过自身转型,打造全域旅游标杆 。今年6月,耗时4年多打造的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放运行,让吴中有了进一步整合文旅资源的最好载体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文脉悠久的吴中,“文体旅”产业正深度融合,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如今成为展示长三角区域“体育+文化+旅游+生态”的重要平台,不仅成为“引流入口”,也是江浙两省跨区域合作的典范 。
模式新、品质高、业态融,我省除已创成8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外,还认定南京市玄武区等共两批23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呈现出整体推进、量质齐升、各具特色之势 。
一业兴百业,提供新“引擎”
“小雪”刚过,驱车行驶在溧阳“1号公路”上,依旧可见沿线层林尽染、移步换景 。尽管今年旅游业受疫情冲击严重,但“1号公路”依旧大放异彩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溧阳市文旅局副局长冷洁感慨说 。该市将“1号公路”打造成全域旅游的“主动脉”,这条365公里长的公路,联结起全市220多个乡村旅游点、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把原本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景点缀连,造就了庆丰村、礼诗圩村等一个个“网红村”,年综合引流600万人次,打通了全域旅游的“神经末梢” 。
发展全域旅游,也倒逼出城乡资源转型发展的新思路 。宜兴的紫砂世界闻名,但矿石开采也给当地生态带来了破坏 。“炮声隆隆、烟雾蒙蒙、污水汩汩”的建材之乡张渚镇,通过关停矿场,探索在宅基地引资租赁经营,发展民宿经济,从昔日“脏渚”变成今天的“金张渚” 。陶、竹、洞、茶……立足富足的文旅资源,宜兴市推动乡村旅游业态错位发展,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格局 。
宜居宜游,也要宜产宜业 。新能源海水淡化等重点企业建成省级工业旅游区,实现产旅互融;光明集团在知青农场建设光明·美好生活馆,展示“飞地”优质产品……“大丰依托花卉产业、海洋经济等,推动多业融合,主动寻求最佳契合点,力促产业升级,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 。”盐城市文广旅局局长袁国萍评价说 。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的综合带动效应 。”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负责人指出,各地的实践证明:发展全域旅游不仅可以更好推动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还能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优化升级提供新“引擎” 。
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
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部分地区还存在文旅融合不深、旅游带动消费效应不强等现实难题 。“示范区创建不是目的,民生、环境、产业的全面提升才是目的 。”南京大学教授章锦河指出,各地无论创建模式与路径有多大的不同,无不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主客共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