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1120心梗救治日这份“防范心梗小贴士”请收好

  国内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超过100万 , 猝死人群中70%与心脏疾病有关 。 我国急性心梗患者中 , 只有5%的患者得到规范治疗 。 究其原因 , 一方面 , 患者犹豫不决 , 发病后很长时间才到医院;另一方面 , 院前急救体系有待完善、基层抢救水平有待提高等 , 都影响了血管再通时间 。
      11月20日 , 第7个“‘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 。 市三院提醒:市民应早睡早起 , 避免熬夜;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 , 防止心脏负担过重;避免大喜大悲等情绪波动 , 保持心态平和 。
心梗|1120心梗救治日这份“防范心梗小贴士”请收好
文章图片

父子先后心梗 , 专家频挽濒危
      11月4日 , 76岁的钱大爷因急性心肌梗死由市三院心内科专家进行了冠脉造影 , 术后 , 钱大爷42岁的儿子杨先生在病房陪护父亲 。 下午2点 , 杨先生突感胸闷、头晕 , 浑身大汗淋漓 , 伴随着“咚”一声闷响 , 杨先生倒在了地上 。
       突然而至的危情被正在病房巡视的护士陈晨及时发现 , 她立即大声呼叫医生 , 医护人员为已意识不清的杨先生接上多功能监护、拉心电图 。 监护显示 , 患者血压仅68/28mmHg , 心跳只有50次 , 结合心电图 , 考虑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彼时 , 杨先生已处于极度凶险的“心源性休克”状态 。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 , 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 , 死亡率高达80%~100% , 一旦发生 , 抢救必须与时间赛跑 , 稍有耽搁 , 悲剧就会酿成!       面对危情 , 抢救人员立刻行动起来:为患者开通静脉补液、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同时汇报心内科主任李刚和副主任蔡飞、按照胸痛中心运转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环环相扣的一系列抢救措施迅速跟进 , 及时、准确、到位 , 一着不让!       当天下午2:12分 , 患者被转运至DSA导管室 , 心内科副主任蔡飞带领张卫君医生、黄玲玲护士等心内科介入团队成员立即为患者行PCI手术(冠脉介入治疗) , 心内科主任李刚术中全程“保驾” 。         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技术 , 手术团队首先快速桡动脉穿刺 , 准确定位梗阻部位 , 接着娴熟地将导丝通过 , 建立通道 , 之后置入球囊导管 ,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 , 不到半小时 , 就将原本梗阻的血管成功疏通 , 病人心跳血压恢复正常——从杨先生病房发病 , 生命悬于一线 , 到及时手术化解危情 , 整个抢救过程仅用时40分钟 , 充分展现了市三院胸痛中心高效、科学的诊治流程和精湛的医疗技术 。 心内科与相关学科精诚协作 , 在一次次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间屡屡缔造生命的奇迹 。
许多心肌梗死患者在三院重生
        市三院心内科是南通市临床重点专科 , 是南通地区最早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科室之一 , 常规开展急诊PCI手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至今已20多年 , 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实力 , 无数心肌梗死患者在南通三院重获新生 。        2017年5月 , 该院正式启动胸痛中心建设 , 通过整合院内心内科、急诊科、心胸外科、呼吸科、心电图室、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学科 , 多学科通力合作 , 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类诊疗 , 极大地提升了抢救效率和能力;2018年11月 , 该院与120急救中心及多家网络合作医院签署联合救治协议 , 宣告成立“南通三院胸痛中心网络医院” , 以最优化的区域协同真正打造胸痛救治“高速路” , 助力危重病人救治再次“提档升级” 。         近年来 , 该院在胸痛中心和联合救治网络运转流程各个环节积极完善和优化 ,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演练 , 不断提升综合救治能力 , 使胸痛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进入诊治程序 , 得到最及时和规范的治疗 , 为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提供了坚实保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