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高考议论文到底能不能抒情?作家翟良这样说……( 二 )


肖远骑老师认为 , 世界上一些教育大国 , 都比较重视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 他举了法国和美国的高考作文题 , 文中说 , “欧美这几年的作文题 , 往往是直接采用问句的形式出现 , 提出问题 , 抛出矛盾 , 启发学生理性思考 , 省去了学生审题的时间 , 又不带有命题者的主观色彩和情感倾向 , 很值得我们学习 。 ”他认为 , 作文题和这个国家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 , 作文题不单单是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 , 因为写作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事 , 高考作文应该更加重视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理性思辨力 。
这会家长和考生晕了 , 允许语言生动形象 , 带感情色彩 , 又整版撰文要求告别抒情 , 到底是抒情还是不抒情?世上无难事 , 似乎抒情成了“左右为难”的事情 。 这个话题要谈谈议论文和“抒情议论文”的演变 。 写一篇议论文 , 局部尽管有“抒情”(语言生动形象)的成分 , 但作文整体还是一篇议论文 , 就像写一篇人物通讯 , 尽管有各种文学的抒情的手法 , 但只要不违背新闻的原则 , 仍然是一篇人物通讯 。 刚才说的这些 , 我们的高考命题人几十年都不出来发声 , 导致考生不知道该不该抒情 , 抒情又该把握怎样的度?很多有写作天赋的考生(像2005年河北高考生杨凤海等)竭力挣脱命题人的“捆绑”与“束缚” , 作文本心情趣 , 一任自然 , 弥漫开放 , 精鹜八极 , 堪称佳作 。 恰恰是这个时候 , 读到该篇作文的阅卷人被震撼了 , 他们被洋洋洒洒、风流倜傥的文字所感染:天越来越热 , 看这考生的文章 , 比回家喝瓶啤酒都好使!
几乎是在美好的一刹那 , 高考满分作文诞生了 。
后来 , 坊间就有了抒情的议论文“受宠”的“民谣” , 各种书名的满分作文书籍“风生水起” , 成为一种文化产业 。 若仔细看这些“抒情议论文” , 不难发现文体偏离了议论文 , 其纵贯古今 , 横亘中外 , 感悟的参透 , 思想的火花 , 理念的凝聚 , 写成了一篇篇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 这类美文与哲理散文(也编个别名:议论散文)很接近 , 因为这些校园“作家”语言成熟深邃 , 且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思维、联想思维和情感思维 , 一连串的审美效果自然会征服第一读者——阅卷人 。 尽管“跑体”了 , 但依然是人间少有的好文 , 况且是考生们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的“杰作” , 没人不折服这种天赋和才气 。
说到这里 , 一个问题就出现了 , 从议论文稀里糊涂地演变成“抒情议论文” , 却成为无意于佳而佳 , 无意于传而传的好文 , 这么多年为何命题人与阅卷人没有一个深入的沟通呢?如果允许这种“演变” , 完全可以告诉更多有才情的孩子 , 不要受议论文的约束调动情感细胞写抒情议论文 。 因为没人说这事 , 一年年板着面孔出题 , 一年年“一把鼻子一把泪”地推出满分美文 , 依然有近千万的考生被作文困扰着、恐惧着 , 甚至有考生烧香拜佛近乎绝望地喊出:“作文题难啊!我们从哪里下笔?神啊 , 给我一点灵感吧!”
冰冷地出题 , 流着泪地阅卷 , 今天看来多么可怕 。
议论文到底抒情还是不抒情 , 我也困惑了很久 , 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迷茫的孩子 , 不能永远地困惑啊 , 正如高考作文点评家乙平先生在2005年给我的信中说的那样:“不能沉默 , 还要谈一些东西的 , 高考只有一座独木桥 , 我们研究一下命题人建的这座桥 , 建桥的人也许永远不会给你对话 , 我们只能默默地帮助孩子安全过桥 。 ”我认为 , 议论文可以有华美的语言 , 可以适当抒情 , 抒情只为议论服务 , 但议论文在本质意义上的思想表达不能对情感产生一种依赖 , 议论是主体 , 抒情为辅助 。 而所谓的“抒情议论文”大多有哲理散文的影子 , 情感参与 , 想象的融入 , 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 , 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 , 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 , “美丽动人” , 但已不再是议论文的文体 。 如果考生信马由缰地写“抒情议论文” , 那要看阅卷老师是不是一个像我一样如此较真的人了 , 每年阅卷人并非一班人马 , 较不较真不好说 。 我想高考是博弈不是赌博 , 写不偏离议论文的抒情更踏实 , 更靠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