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湾渔俗、民俗文化可成文旅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 )


【|海州湾渔俗、民俗文化可成文旅经济发展新动能】而造成“渔俗文化”日趋衰弱的更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渔俗文化旅游成为我市旅游经济支柱之一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许多地方在沿海渔区的开发建设中,忽视了对渔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各级财政缺乏重视,较少给渔俗文化旅游项目投入,导致先天发展不足,我市具有丰厚渔俗文化底蕴的赣榆区沿海村镇,连云区的连岛、前三岛、高公岛等地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仅有的几处渔俗文化旅游项目规模小、数量少、层次低,渔民开办渔俗旅游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少量“渔家乐”也只是吃吃喝喝、看看卖卖,服务项目单调,内容展示单薄、文创产品落俗,商业习气突出,缺乏渔俗文化氛围等 。
突出重点,树立“产业思维” 打造全域旅游区域板块体验项目富集区
毋庸置疑,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开启,为民俗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 。但机遇中夹杂着风险,要想将港城的“渔俗文化”等民俗文化,打造成一面招牌,还需要树立产业思维,制定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的长远规划,从而形成整体效应与拉动效应 。
山东省日照市经验可以参考,该市从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渔家乐等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以“住渔家房、吃渔家饭、听渔家曲、品渔家乐”为主要内容的渔俗文化旅游,在全市沿海地区蓬勃兴起,形成了“渔家风情度假、海鲜美食度假、水上运动度假、赶海观海度假、海岛风俗度假、渔俗节庆度假”等六大特色渔俗文化旅游功能区,有16个渔村开展了“渔家乐”旅游项目,平均每户年收入10多万元 。2019年,该市仅渔俗文化旅游就接待游客340多万人,收入达3.6亿元 。
目前,我市已经开始认识到“渔俗文化”的重要性,并以更加创新的姿态加以利用与开发,例如今年9月16日,2020中国赣榆海头开海节暨首届海鲜电商旅游文化节举行 。活动当天,赣榆区海头镇朱蓬口码头上百艘大小渔船犹如即将出征的“战船”,整齐排列在港口 。码头上,渔家歌舞、渔民祈福、宣布开海、千舟竞发等壮观、震撼的场景轮番登场 。据悉,海头镇不仅是一个渔家小镇,更是全国海鲜电商直播第一镇 。目前,全镇电商户已有3000余户,日均发货量超15万件,带动加工、包装、物流等从业人员1万余人,年销售额50亿元,拉开了“渔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2.0时代” 。
当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细化的工作需要落实 。例如结合研究资料,开展文化普查,建立渔俗文化数据库;突出原生态特征,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政府更应担负起主导作用,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海州湾渔俗项目的开发利用,将有助于以渔俗文化旅游推动沿海产业结构调整、丰富沿海景区文化旅游产品业态形式,打造全域旅游区域板块体验项目富集区、综合区 。”业内人士说 。(□ 张晨晨 王源远 文/图)


推荐阅读